台灣大選2024︱專家有話說:賴清德雙語政策的虛妄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大選2024/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台灣總統大選2024即將登場,民進黨常常愛說「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但觀乎賴清德行政院長任內的「雙語國家」政策,要將台灣變成新加坡,但學到的是皮毛之處,最終只會變成香港學生的水平,中文不好,英文也不好。賴清德「雙語政策」最令人撓頭的是,雖說是「雙語政策」,但通篇只談英文作為「第二官方語言」,那第一官方語言在哪裏呢?賴清德要帶領台灣學生進行前所未有的語言大實驗,說好了向新加坡進發,但終點說不定卻是民進黨最討厭的香港。

撰文:黃宇翔(德國哥廷根大學東亞研究系碩士生,合著有《東亞變局:大轉型與香港出路》)

首先,在《中華民國憲法》裏,實在找不到台灣的法定官方語言是甚麼,因此相對於「第二官方語言」的英語,那第一官方語言到底是國語,還是閩南語、台語,還是原住民語呢,官方沒有給出答案。賴清德在行政院編寫的「2030雙語國家發展藍圖」和「2030雙語政策整體推動方案」裏,都沒有提到相對於英語的另一門官方語言是甚麼。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則包括眾多上述的語言,那它們到底是否雙語的「另一語」呢?一個政策就連最核心字眼都無法定義,各級官員和學校自然也無從把握,落實到最後,就是片面地加強英語教學,不顧原有的學科教學時數的平衡了。

新加坡乎?香港乎?

「競爭力」是「2030雙語政策整體推動方案」裏的關鍵字眼,政策目標寫的是「強化我國企業競爭力,提供人民優質工作機會,進而提升台灣經濟發展」、「雙語教育體系,全面強化國人運用英語聽、說、讀、寫的軟實力」,而在亞洲區內,有類似「雙語政策」可供參考的區域,在競爭力方面出眾的,就只有新加坡和香港,以目前香港作為綠營負面宣傳對象的情況,自然不可能以香港為藍本,只能向新加坡取經,然而賴清德只看到了新加坡人英語能力高強與新國是跨國公司在亞太區總部所在的表面,但沒有看到新加坡雙語政策的本質以及代價。

2020年賴清德(右一)陪同蔡英文(右二)參加台灣「2030雙語國家政策第一次諮詢會議」。(Facebook/賴清德)

「雙語政策」並非同時把兩種語言納入教學體系裏,就是好的雙語政策,新加坡與香港的「雙語政策」也有着根本性的差異,套用一套學界的分析概念,就可以看出新加坡和香港的差異,大體上新加坡採用的是「功能主義」的角度;香港則是採取「程度均衡」的方向。在新加坡,「雙語」當中,英語為主,各族母語為輔,在新加坡的華人也多是英語能力強於華語。而在香港,則是「程度均衡」:「所有中學畢業生都能夠書寫流暢的中文和英文,並有信心用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與人溝通」(前特首董建華語)。

香港的「雙語政策」的結果是悲劇性的,香港的學者說「即使政府已花了數以十億計(港元)的公帑以推廣兩文三語政策,但諷刺的是,香港學生的語文水平卻進一步下滑,尤其是英語水平」。新加坡的開國總理李光耀就說過,讓多數學生同時掌握兩門語言,並且水平相若地高,是不切實際的,他認為「估計只有百分之三至五的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兩種語言的聽、說、讀、寫,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絕大多數學生只能掌握一種語文,第二語文只達到勉強的水平」。

功能主導的新加坡模式難以企及,雙語都學了、但都學不好、非驢非馬的香港模式卻可能是賴清德政策的彼岸。

台灣付不出的代價

新加坡模式的本質是「獨尊英語」,為了「獨尊英語」,李光耀還採取了幾近「消滅」的態度面對華語的方言,李光耀自己說新加坡特色的「巴剎福建語」除了讓語言學家進行研究以外,對新加坡毫無價值,也認為方言「除了干擾雙語教育,還起着分裂華人社會的負面作用」,甚至因此終止了麗的呼聲在新加坡廣播李大傻的節目,用公權力改造社會語境。這樣的文化代價是台灣願意付出的嗎?

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制度由已故開國總理李光耀定下。(VCG)

更何況,台灣面對的經濟困局或經濟學家所謂的「高收入陷阱」(High Income Trap)有多少是源於語言的問題?台灣的經濟學家林夏如就說台灣的「高收入陷阱」困局主要問題是勞動力不足,其次則是架床疊屋的法規制度,使得社會創造力無法發揮。同屬東亞的日本,人均GDP約40,000美元,比台灣高出8,000美元,但日本人素來以英文欠佳知名,科研實力卻傲視全球,就是一個反例,說明英語能力與經濟能力未必掛勾,除了語言外,更要看當地的經濟產業類型。

台灣學生恐成白老鼠

改革與變法要通盤考慮,不然就會走向制訂政策的反面,要變成新加坡,最終卻變成了香港,宋代的變法家王安石反思他的改革歷程,就說:「欲變學究為秀才,不謂變秀才為學究也。」假如賴清德執政後,推動「2030雙語政策」發現並不奏效,經濟水平沒有躍升,是否又要再加強英文能力又或者推倒重來,回到起點呢?新加坡的「雙語改革」真正在社會生根,培養出政策目標需要的人才並成為社會中堅,花了30多年的時間,而這還是在「政策正確」的前提下。可憐台灣學生成為實驗的白老鼠,不知要伊於胡底了,用國學大師陳寅恪的話,就是「處身於不夷不惠之間,託命於非驢非馬之國」,這種「兩頭不到岸」的慘況在香港出現,卻要在台灣重演多一次。

(本文原載《亞洲周刊》,經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