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該怎麼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2024年1月8日,習近平在中共第二十屆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如何成功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這是擺在全黨同志面前的一個戰略性問題。」他說:「我們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在毛澤東同志當年給出『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的第一個答案基礎上,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那就是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如何成功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是近年來中共反覆強調的問題,具有非常強烈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關乎中國長治久安。這個問題可以追溯至70多年前著名社會活動家黃炎培與毛澤東的「窯洞對」,當時毛澤東給出了習近平說的第一個答案。

1945年7月,黃炎培對毛澤東說:「我生六十餘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毛澤東回答道:「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2021年1月22日,中共官方推出專題片《正風反腐就在身邊》中的第二集《守護民生》。(中國央視視頻截圖)

近年來中共對如何成功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有了新思考,給出了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中共十八大以來發起的大規模反腐行動和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都屬於「自我革命」。過去10年中共大力推動的反腐、黨的建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官場風氣,減少了貪腐現象。習近平在本次中紀委全體會議上既強調「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又指出「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對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要有清醒認識」,「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古往今來,有太多政權「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其中的要害在於一個政權存在時間久了,便容易腐化、墮落,漸漸失去人心。中國唐朝政治家魏徵在他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寫道:「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魏徵是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貞觀之治的一代名臣,他的直言進諫精神為一千多年來中國士大夫群體樹立榜樣。魏徵說的「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與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有相近之處,他論述的「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回答了漸不克終的困局。

「讓人民來監督政府」和「自我革命」若巧妙配合,共同作用,其實能讓一個政權像魏徵說的那樣「竭誠以待下」和「居安思危」,從而化解漸不克終的遺憾或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讓人民來監督政府」和「自我革命」雖側重點不同,但互相促進。「讓人民來監督政府」側重人民民主監督所施加的客觀壓力,目的是讓為政者不敢懈怠和腐化。「自我革命」側重主觀能動性,是指為政者或一個政權能保持智慧和清醒,具有危機意識,能通過不斷「自我革命」來保持政治初心。

2022年3月11日,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閉幕會。(新華社)

不論是鄧小平說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還是習近平說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都可以視為「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的應有之義。當下中國的人民監督雖比改革開放前有明顯進步,但與社會發展、民眾的訴求存在相當差距,亟待建立一套有效規範、約束權力的監督和制衡體系。不過應該指出的是,「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應該以合乎人性和現實的方式推進,既要確保民眾的監督權利,又要確保監督的質量。

人民當中既有合理的訴求和意見,又有難以避免的民粹偏見。民意如流水,人民意見既變幻不定,又泥沙俱下,良莠不齊。「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的關鍵在於去偽存真,把人民當中的合理訴求和意見甄別出來,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

「自我革命」非常考驗為政者或一個政權的賢能程度,只有具備「自我革命」的危機意識和智慧、能力,才能確保「自我革命」不被扭曲、異化或淪為形式主義,才能有智慧有能力去分辨人民意見,並把真正能促進人民福祉的訴求落到實處。「自我革命」若想達到預期效果,不僅離不開總結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而且要以符合政治規律和民眾訴求的方式,讓為政者或一個政權有保持賢能的主觀能動性。

「讓人民來監督政府」能讓「自我革命」有客觀壓力,適當的「自我革命」能反過來「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所產生的合理訴求轉化為現實。只有當一個政權既有合理範圍的外在壓力去回應民眾訴求,又有足夠的智慧、能力把民眾訴求付諸實施,才能像魏徵說的「竭誠以待下」,才能「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從而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