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部門多次示警防諜有責 軍事迷還能迷軍事?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國安部本月7日發文稱,「軍事迷」已成為涉軍領域間諜、竊密、洩密案件的高危群體。這是國安部三個月內第二次點名軍事愛好者,提醒他們的一些行為可能已觸碰國家安全紅線。

國安部在這篇最新的文章中對軍事迷涉及的洩密行為進行了歸納:有偷赴重要部隊、軍工企業周邊活動,觀察攝錄部隊演訓和「明星」武器裝備的;有部隊退轉人員聯絡現役戰友,打探消息索要內部資料的;有在國際國內網站廣泛搜集涉軍信息,並用專業研究分析工具製作涉軍材料的;還有積極轉發網絡涉軍資訊,或將群體內私下交流的敏感信息公開發佈。

信息內容方面,文章指出,一方面是高新武器裝備動向,包括裝備數量、型號、部隊駐地、飛機編號等;另一方面是建立涉軍敏感信息數據池,在群體內、網站上共用,並不斷更新完善。

延伸閱讀:國安部點名:軍事迷是間諜案高危群體

國家安全部明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開展專項打擊非法竊取敏感性資料的行為。(VCG)

文章總結了軍事迷洩密的三大風險,分別為「指路型」、「遞刀型」以及「內應型」。「指路型」顧名思義,是指軍事迷觀搜的點位數據、周邊環境可能成為境外情報部門「不花錢、不費心、免經營」的情報源。

「遞刀型」則是境外間諜情報機構會以軍事迷身份潛藏在涉軍網絡群組中,參與話題討論或線下活動獲取關鍵資訊。而「內應型」是指境外人員混在軍事迷群體中,針對性物色、篩選敏感部位人員,以感情拉攏、金錢誘惑鎖定目標策反。

國安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和《公民舉報間諜線索獎勵辦法》的相關規定,對有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相應獎勵。(網上圖片)

國安部多次發文示警軍事洩密

國安部去年12月23日就曾發文提醒,部分軍事愛好者隨意拍攝軍事裝備博取關注,可能洩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

文章列出三種洩密類型,其中包括:洩露建造進度、洩露行動部署以及洩露技術細節。

文章舉例,新型軍事裝備尤其是航空母艦等大型水面艦艇的研製週期較長,境外敵對勢力可以透過分析個人私自拍攝的照片等相關資料,準確推測軍事裝備的建造進度,進而對其列裝部隊服役、形成戰鬥力的時間進行預估和研判,並以此為參考準備反制措施。

國安部今年2月20日再次發文,稱有境外地圖公司以獎勵虛擬貨幣的方式,誘使境內人員購買並使用專用設備進行地圖「打卡」,非法採集敏感地理空間信息資料。

延伸閱讀:「打卡」賺金幣誘用戶非法採集敏感地理數據 國安部發布安全提示

文章強調,地理空間信息資料包含交通路網、重要基礎設施以及軍事設施等敏感信息一旦洩露,並經技術分析和處理,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國安部提示,非法採集敏感地理空間數據信息行為涉嫌違反《反間諜法》《測繪法》《資料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提示公民擦亮雙眼,避免成為「幫兇」。(VCG)

除了針對軍事迷等個人行為,國安部還在今年2月16日發文指向一家軍民融合企業平台,稱這家企業包括辦公平台在內的多個系統,因為軟件更新不及時,存在高危安全性漏洞,結果被境外「網絡間諜」竊取了企業重要生產業務資料及客戶信息,威脅中國軍事安全和科技安全。

延伸閱讀:國安部:某軍民融合企業平台存安全漏洞 遭境外「網絡間諜」入侵

國家安全部16日發文,點名境外「網絡間諜」高度關注「軟件供應鏈」企業。(中新社)

軍事迷拍攝福建艦被判刑

國防部針對軍事迷洩密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央視新聞去年4月在一檔節目中曝光了三例軍事愛好者涉洩密並被判刑的案例。

其中一例是關於備受關注的中國最新航母福建艦。一名軍事愛好者為了在軍迷圈有更好的談資,於2021年11月特意購買了具備遠端高清攝像功能的最新型號無人機拍攝福建艦。

他事後說,當時知道福建艦在家門口(上海)建造,不想錯過這個拍攝分享的機會。結果他最終因《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同時曝光的另一個洩密案例,是江蘇常州的資深軍事迷專程跑去位於山上的軍用機場拍攝了多張照片,之後還把相關照片上傳到網絡地圖座標的對應點上。最終也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

第三個軍事迷案例是浙江嘉興一男子跑去軍民合用的嘉興機場周邊拍攝並於朋友圈分享。他所處位置位於距離機場直線不足50米,正對機場起飛跑道,拍攝內容可以清晰看到機場內的裝備和起降情況。 最終也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

延伸閱讀:國安部調查:有境外機構招募航空愛好者為「竊密志願者」

境外機構寄送的可擕式信號接收設備。(國家安全部公眾號)

軍事迷還能迷軍事嗎?

隨著中國國力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內地軍迷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外界對中國軍事發展越來越關注。

中國海軍政委袁華智本月6日在兩會期間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就大家關心的中國第四艘航母會不會採用核動力一事回應說,「很快會公布」。

「中國第四艘航母很快公布」相關話題當天就衝上微博熱搜,可見關注度之高。

但國安部提醒軍事迷成為間諜高危群體後,有軍事領域帳號發文認為,上述採訪中香港記者問第四艘航母是否使用核動力的問題,就不應該問出來。

文章分析說,這種信息如果不加處理隨意散播到社交媒體,可能會危害中國軍事。文章還提醒軍事迷,別一不小心成了「賣國賊」,這可能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也最不願成為的人。

國安部的最新文章最後肯定軍事愛好者「心繫國防,支持國家軍事裝備發展,激勵愛國情懷」,似乎試圖避免給這群可能是中國最有愛國熱情的群體之一潑太多冷水。

不難想像,中國武器每一次的反覆運算更新,都激發著內地軍迷的民族自豪感,科技的日新月異也助力普通軍迷們能對各路軍事武器展開更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但在官方高度重視國防安全的環境下,內地軍迷們可能更需要研究如何在滿足好奇心和自豪感的同時,還不會踩到國安紅線。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