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發科技系統收集數據 助女拔泳隊改善成績減低受傷風險

撰文:盧嘉傑
出版:更新:

短途游泳比賽爭分奪秒,每個細節動作足以影響勝負。理工大學與本地中學拔萃女書院合作,設立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實驗室,利用先進的可穿戴式感測器及水下拍攝系統,捕捉及分析泳隊成員的起跳動作及游泳姿勢,幫助女拔泳隊提升表現,並且利用數據避免運動員受傷,延長運動生涯。

是次合作在女拔校內符合國際實事標準泳池進行,由理大研究人員裝設器材,收集女拔游泳運動員的數據並進行分析及提供改善建議。

透過先進設備收集運動員數據 助改善表現

負責計劃的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核心成員兼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蘇俊龍表示,團隊致力研究以科技結合生物力學,提升游泳運動員的起跳動作、游泳時的推進力及肌肉穩定性三方面的表現。

以分析起跳動作為例,系統設有多個鏡頭,配合水底攝影機捕捉泳手的動作並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改善建議。另外,是次研究亦會利用表面肌電採集系統,於運動員不同部位肌肉貼上儀器收集數據,協助改善運動員的表現和進行針對性的肌肉訓練。

水下表面肌電採集系統會實時捕捉起跳的瞬間動作

泳手起跳反應平均快0.127秒 游泳推進力平均提升約10%

泳隊隊長丘琦的強項是五十米自由泳,她表示經過六星期、每星期兩次的起跳訓練,她本人的起跳反應時間快了0.1秒,另外30名隊員的平均起跳速度亦較以往快0.127秒。

另外團隊亦邀請了約30名運動員參與為期八星期,針對腹腰肌肉穩定性的肌肉訓練,然後評估運動員游泳時腹腰肌肉運用的表現,以及游泳時所產生的推進力,結果發現參與運動員游泳時產生的游泳推進力平均提升約10%。以50米自由泳為例,速度加快了0.02米/秒至0.03米/秒。

女拔學生泳隊教練蔡曉慧則強調,系統可以分析運動員的肌肉強度,比起以往只憑肉眼觀察,大大增加了訓練的效率。除此之外,更加可減低受傷的機會,延長運動員的生涯。

另外,女拔學生將有機會學習如何使用系統以及分析數據。創新科技學會會長歐卓怡表示,學校的IT堂一般只操作無人機等機械,較少接觸運動科技,現時終有機會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