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不做機師做教師 青年會中學張富華:同樣重視協作溝通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機師一向被視為高薪厚職,而且可以遨遊天際、周遊列國,是不少人的夢想職業。不過天水圍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張富華校長卻放棄民航機師職位,轉行為教師,只為追隨自己的信仰和信念,接觸更多年青人。他又提到機長與校長的角色其實相同,即使現時身為校長,亦不時用到機師的知識或技能。

過天水圍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張富華校長曾經是民航機師,後來因為信仰及信念,轉行為成教師。(鄭子峰攝)

文科生幾經艱辛成機師 為信仰轉行做教師

年少家貧的張校長中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而獲獎學金到外國升讀大學,主修與考古學相關科目,大學畢業後立即修讀神學碩士。他讀書時已對歷史有濃厚興趣,曾想成為考古學家,又因為信仰而想過投身飛行傳道,駕駛小型飛機到連跑道都沒有的偏僻部落向村民傳道。不過幾經掙扎,他最終選擇飛行之路,加入航空公司,接受機師訓練。

當年只要是大學畢業生,便可以投考見習機師,通過為期2年的訓練就會成為正式機師,所以文科出身的張校長亦符合相關資格。不過,亦由於沒有理科底子,加上母語並非英文,訓練期間他成績落後,只能將勤補拙,努力花時間追回進度。

張富華校長提到,成為機師3年之後,他就開始想找回自己的初心,最後在昔日中學老師的鼓勵下,入行成為教師。(鄭子峰攝)

成為機師3年後,張校長開始尋找初心,「係咪想自己一世都咁樣飛呢?」。當時他重遇昔日的中學老師,言談間老師指他亦曾接受神學訓練,何不考慮到學校教聖經科。所以他毅然轉換跑道,成為宗教科老師,之後再在校長建議下兼教英文,並修讀教育文憑、通過英文教師基準試。

成為機師是不少人遙不可1及的夢想,張校長卻毅然轉行,十分灑脫。他說,機師是否高薪厚職見仁見智,加上自己當時年資尚淺,收入與老師相約,轉行不會為生活帶來負擔。另一方面,他指自己曾希望做宣教士傳福音,與機師周遊列國相比,擔任聖經科教師接觸年青人其實更加接近初心,因此當時在信仰和信念支持下,轉行並無太大內心掙扎。

機師知識助管理學校 機長校長角色相似

機師與教師兩種職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張校長表示,他機師受訓時學到的知識及飛行經驗,對做教師或校長都有直接幫助。例如做機師要有計劃,在出發前規劃路線;做教師亦要計劃好工作,分配時間見學生、改簿和備課,而做校長更要為學校做好長遠規劃,三個崗位其實有共同之處。

機師看教師看似各不相關,但張富華校長認為,他在受訓成機師期間學到的知識,在做教師和校長的時候都應用得到。(鄭子峰攝)

張校長又指,機長是航班的最高領導,但決策時亦要與同事溝通,「機師唔係剩係識飛,或者有幾多飛行知識,而係識得同身邊的人合作,否則很容易獨斷獨行,令同事叫苦連天」。機師訓練令他相信,要令學校像是一班安全而舒適的航班,讓學生平安抵達目的地,校長就要與機長一樣,與同事協作溝通。

機師與教師,一個對機器,一個對人,相信不少人都會好奇,做機師還是做教師容易?張校長思考片刻,回答說:「唔敢講邊樣容易,真係各有挑戰。」他指做機師每次航班再長,也只是十多個小時,安全抵埗即可收工;不過駕駛飛機可以控制的十分有限,即使現今科技進步,都不能完全準確預測變幻莫測的天氣。教師則是教學過程十分漫長,即使教師在課室內有較高主導性,可大約猜到學生反應,但要觸摸到學生內心改變他們,過程就十分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