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水平試|小學生進步惟中學生倒退 摘花變栽花、歡寬難辨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港澳地區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GAPSK)公布香港學生普通話水平狀況及發展趨勢,當中小學的普通話指數有進步,由88.6升至89.9,但中學的普通話指數則由80.9下降至76.9,GAPSK指情況可以接受,但有進步空間。

GAPSK首席學術顧問張丹指,中小學生的普通話基礎薄弱,引致持續性結構問題。例如聲母翹平不分,將「摘花」說成「栽花」等,「歡」會讀成「寬」等,是受廣東話發音影響而出現的普通話發音錯誤。她建議學校應明確設立普通話科或普教中的「堅定性及必要性」,她指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各個民族溝通工具,更是國家統一的象徵。

GAPSK今日公布今年香港小學的普通話指數由88.6升至89.9,但中學的普通話指數則由80.9下降至76.9。(馬煒傑攝)

GAPSK今日公布,今年香港小學的普通話指數由88.6升至89.9,但中學的普通話指數則由80.9下降至76.9。至於幼稚園學生在聆聽能力、描述能力及表現能力都有提升及改善,但在語音辨識和語言組織能力上相對較弱。

張丹指出中小學生學普通話由於基礎薄弱,引致持續性結構問題。例如聲母翹平不分,將「摘花」說成「栽花」等。(馬煒傑攝)

GAPSK首席學術顧問張丹指出,中小學生學普通話由於基礎薄弱,引致持續性結構問題。例如聲母翹平不分,將「摘花」說成「栽花」等。而筆試中則常犯語言規範的量詞用法錯誤,如「一面旗」說成了「一支旗」等。

另外,學生常見的問題包括將「約」讀成「葉」、「歡」讀成「寬」等,語言組織上常見的錯誤則將「端出蛋糕」說成「擔出蛋糕」,是受廣東話發音影響而出現的普通話發音錯誤,導致動詞搭配不當。

考生拼音知識不足

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博士麥子茵表示,總結過去兩年中小學考生的成績,可見隨着學生年級增長,拼音、詞彙、語法能力相應下降,而考生筆試成績比口試成績弱,可見考生的拼音知識不足,普通話基礎比較薄弱。

GAPSK考試委員會項目主管李照娥指,據現時的中學課時安排,於中一、中二仍有普通話課,但中三起學生要為選讀高中學科做準備,普通話科則會停授,以騰出課時,認為在課程編制時,預留空間讓學生學習普通話。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校長胡艷芬指,受疫情影響不少學校重新規劃網課的課時分配,因普通話相較其他主科較不重要,通常會放更多課時在主科中,而小學則因會以普通話教中國語文,所以影響相對較少。她建議學校之外,家長亦可為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升音超話學習和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能力,並鼓勵或陪伴子女金加校内、校外的普通話活動。

張丹建議學校應明確設立普通話科或普教中的堅定性及必要性,她指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各個民族溝通工具,更是國家統一的象徵。學校在課程編制時,需為學生留下學習普通話的空間,如時間不足則有需要加強課上課下互通,並增加學生參與社會普通話教育活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