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灼見|愉快學習經歷 裝備21世紀技能與小學科學科的關係

撰文:馮家俊校長
出版:更新:

文: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馮家俊校長
香港教育界過往20多年積極發展電子學習及對學生在資訊素養的培育,使學生在過去的疫情下不需停止學習,在疫情已過,教育界及家長應該怎樣繼續努力裝備學生面對將來?

同學參與海洋公園「海馬同學會」活動,以環保先鋒作目標。(馮家俊校長提供)

學生們是21世紀的主人翁,但他們將來需要面對不同的困難,所以我們要為他們裝備不同的技能,特別是21世紀技能。眾所週知現在已是AI及網絡時代,學生的學習模式已開始有改變,網絡的海量資訊比書本上的知識更快更廣,學生將來應可以透過網絡自學到以往傳統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所以日後傳統的課堂將會成為配菜,主菜將會是不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學習21世紀技能,如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科學素養、資訊素養、合作和溝通,以幫助學生迎接將來的挑戰。

推行小學科學科是近日的熱話,其實小學科學科和21世紀技能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科學教育在小學階段的目標正正想培養學生這些技能:

1. 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科學教育鼓勵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並通過實驗和推理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這是21世紀中重要的技能之一。

2. 科學素養:

科學教育不僅關注科學知識的傳遞,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包括理解科學的基本概念、科學方法和科學推理的能力,以及對科學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和影響有基本的認識。這有助於學生在21世紀中適應科技發展迅速的社會。

3. 資訊素養:

科學教育的一部分是教授學生如何搜索、評估和應用科學資訊。21世紀的數位時代中,資訊素養是一項關鍵技能,能夠幫助學生在海量的資訊中找到有用的資源,並有效地應用於科學研究和問題解決中。

4. 合作與溝通能力:

科學教育通常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合作進行實驗和專題研究。這樣的合作學習環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溝通能力,使他們能夠有效地與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科學觀點和發現。

學生透過平板電腦收集及處理西貢市中心的氣像資料。(馮家俊校長提供)

小學科學教育提供了培養21世紀技能的基礎,這些技能對學生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取得成功至關重要,並有助於他們成為具有創造力和適應力的未來領導者。

作為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透過推行小學科學科的契機,為學生準備優良的課程、環境及設備,供學生進行有意義愉快的學習活動。

作為家長,更需要了解學生的將來的需要,不要只催谷學生應付考試,也要支持及培養子女在學校進行不同的科學活動,為子女在這一場人生長跑,做最好的應援團,最後衝線完成賽事!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馮家俊校長。(馮家俊校長提供)

作者簡介:
馮家俊先生現為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校長,從事教育事業28年。現為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顧問、西貢校長會執行委員會秘書及資訊科技領袖協會執行委員會從屬委員,一向致力推動及實踐電子學習、STEAM教育及自適應學習。馮校長帶領學校與教育局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推行不同的計劃,提升學生學習經歷,並將學校成功經驗向學界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