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鈣化屬心臟病警號 光學斷層掃瞄助醫生針對治療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血管鈣化是心臟病警號,到底哪些人屬高危族群,現時醫學上有何方法可處理?其實現時有血管內腔影像技術利用光學斷層掃瞄,可讓醫生清楚看到血管壁厚度、鈣化程度及周邊組織的情況,以了解血管變得狹窄的成因,作針對性治療。立即交由心臟科專科張誠謙醫生詳細講解這項技術的原理和功效,以及血管鈣化的成因和影響。
攝影:鄭子峰

血管鈣化與心臟病息息相關,張醫生解釋:「當鈣進入人體而不能完全排走,或鈣攝取量過多,均會增加鈣化物於身體組織及血管沉澱的機會。若心臟血管鈣化太嚴重,會增加血管壁厚度,令血管應有的彈性消失、變得狹窄,因而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心臟科專科張誠謙醫生指,心臟血管嚴重鈣化會增加血管壁厚度,令血管應有的彈性消失、變得狹窄,因而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利用光學斷層掃瞄 清楚檢查血管鈣化程度 輔助制定治療方案

針對處理血管鈣化的問題,現時有光學斷層掃瞄(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供選擇。張醫生解釋,OCT為一種血管內腔影像技術,利用生物組織的光學折射原理,以拍照的方式讓我們清楚看到血管內的影像,用作檢查病人血管壁內相關組織,及鈣化物沉積的程度,以了解引致血管狹窄的成因。

張醫生續補充,OCT用於需進行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病人身上,有助提升手術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一般而言,當心臟科醫生為病人進行心導管檢查時,會先注射顯影劑,於X光機下檢查哪一部分的血管變得狹窄,並評估其嚴重性。當決定需要做「通波仔」手術後,便會選擇OCT輔助我們了解血管狹窄的成因,以及觀察周邊相關組織。」

相比另一種常用的方法為血管內超聲波(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張醫生指對嚴重血管鈣化的患者來說,OCT能更清晰顯示血管壁情況,如其厚度、深度及長度,輔助醫生選擇合適的儀器破開鈣化物,繼而按變窄了的血管長短、大小配合相應的支架。

張醫生講解「通波仔」原理及功效。

年紀大、三高及不良生活習慣 增血管鈣化危機

雖然年紀愈大,出現血管鈣化的機率就愈高,但張醫生提醒,年齡非唯一致病因素,因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及其他病史,都有機會導致血管鈣化。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其他慢性病如腎衰竭,或缺乏運動、吸煙等。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對保障心臟健康有一定幫助。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