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症|女子長痔瘡無求醫 竟致膿毒症永久失去了左眼!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很多人生病時因為貪圖方便和節省金錢,往往會選擇吃成藥來解決,若病症涉及私人部位,病人就更加不願意接受醫生診治。內地湖南就有一名女子近年來一直受痔瘡問題困擾,卻選擇在網上購買成藥醫治,不料卻因此染上膿毒症,左眼亦被細菌感染,最後只能接受手術摘除眼球。

綜合內媒報導,湖南湘西一名姓夏女子在今年2月初痔瘡復發,還伴有肛周疼痛及便血。她依據以往的經驗,她在網上自行購買了治療痔瘡的藥物塞肛,但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

在半個多月前,夏女士發現自己的左眼分泌物增多,甚至出現流膿現象,視力開始變得模糊,她才意識到自己病情嚴重,急忙到醫院就診。經醫院診斷後,確診為膿毒症、左眼眼內炎伴眼球穿孔、肺膿腫。即使經過規範的抗感染治療後,感染的情況仍沒有好轉,最終只能接受左眼球摘除手術。

術後,夏女士康復情況良好,在上週三(4月19日)終於順利出院,回想起這段經歷,她懊悔不已,「沒想到小小的痔瘡帶來這麼嚴重的後果,應該早點到醫院來治療的。」

醫生指,夏女士之所以會患上膿毒症,是由於痔瘡發作後,內痔曲張的血管壁破裂出血,細菌通過破損口入血四處播散導致膿毒症,細菌在眼部和肺部生長繁殖引起眼膿腫和肺膿腫。又提醒,細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蟲等都可引起全身感染甚至膿毒症,而像夏女士這樣造成眼內炎、眼球破裂甚至失明的情況比較少見。細菌感染是膿毒症的主要病因,當患者出現感染或疑似感染症狀時,要到正規的醫院檢查並進行積極且規範的治療,減少其進展為膿毒症的風險,對於患有痔瘡的患者,當出現痔瘡發作時,不要盲目用藥,而應該正規就醫,以免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膿毒症知多啲

膿毒症是一種嚴重的感染疾病,通常是由細菌進入血液引起的。常常是其他感染的併發症,例如肺炎、腹膜炎、尿路感染、皮膚感染等。

膿毒症的症狀包括高燒、寒顫、快速心跳、呼吸急促、頭痛、噁心、嘔吐、皮膚發紅、呼吸衰竭等。如果不及時治療,膿毒症可能會導致多器官衰竭、休克和死亡。

治療膿毒症需要在醫院進行,通常包括靜脈注射抗生素和其他支持性治療,例如氧氣治療、液體補充和監測生命體徵等。

6類膿毒症高風險人士

膿毒症的發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膿毒症風險的因素:

1. 免疫力低下

患有某些疾病,例如艾滋病、糖尿病、癌症等,或正在接受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又或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會降低免疫力,增加患上膿毒症的風險。

2. 高齡人士

年滿 65 歲的人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力、自我修復能力等都會逐漸下降,從而增加感染和膿毒症的風險。

3. 嬰兒

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抵抗力相對較弱,容易感染病原體,引起膿毒症。

4. 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腎病),由於身體已經處於慢性疾病的狀態下,免疫力受到影響,容易感染病原體,引起膿毒症。

5. 長期住院或居家照護

入住重症監護室或住院時間較長的患者,由於接受治療和檢查需要,容易接觸病原體,增加感染和膿毒症的風險。

6. 有醫療器械置入體內

有醫療器械置入體內,如靜脈導管或呼吸管,容易在醫療過程中引起感染和膿毒症。

總之,膿毒症的風險因素有很多,但大多與免疫力低下、長期住院、手術、使用醫療設備等有關。及時治療感染,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可以降低患上膿毒症的風險。

引致膿毒症的常見病因

任何類型的感染都可能引起膿毒症,包括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以下部位的感染更常引起膿毒症:

1. 肺部,如感染性肺炎

2. 腎臟、膀胱和泌尿系統其他部位

3. 消化系統

4. 血液感染

5. 插管部位

6. 傷口或燒傷部位

預防5個小建議

膿毒症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嚴重疾病,因此預防感染是防止膿毒症的最佳方法。以下是一些預防感染的方法: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定期洗手,特別是在接觸動物、使用公共設施、接觸垃圾等活動之後。保持身體清潔,包括每天淋浴和更換乾淨的衣服和床單。

2. 適當的飲食和運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從而預防感染。

3. 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可以預防某些疾病,例如流感和肺炎。

4. 避免接觸已知的感染源:避免接觸已知的感染源,例如動物、有害化學物質等。

5. 規律就醫:及時就醫,接受治療,可以幫助預防感染併發症和其他健康問題。

總之,遵循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接種疫苗,避免接觸已知的感染源,及時就醫,都是預防膿毒症的有效方法。

甚麼是膿毒症?

膿毒症是一種嚴重的感染疾病,通常是由細菌進入血液引起的。常常是其他感染的併發症,例如肺炎、腹膜炎、尿路感染、皮膚感染等。內地一名女子就因患痔瘡而導致膿毒症,最終需摘除眼球......了解事件詳情按此

有甚麼人士比較容易患上膿毒症?

6類膿毒症高風險人士:
1. 免疫力低下
2. 高齡人士
3. 嬰兒
4. 慢性病患者
5. 長期住院或居家照護
6. 有醫療器械置入體內
按此了解如何預防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