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話你知|孩子不專心坐不定=ADHD?藥物與行為治療能改善病情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在本港並不罕見,據統計本港每100名兒童便有約6人患有ADHD。外國有研究指出,若患者在成長階段缺乏適當的治療,長大後會有較高機率做出偏差行為或患上抑鬱症。如果子女患上ADHD,家長應該如何是好?ADHD又是否會伴隨患者一生?

適逢10月為世界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關注月,本文就邀請到養和醫院
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黃勵燕醫生講解兒童ADHD的特徵及改善方法。

什麼是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

ADHD 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病徵通常在兒童時期開始並可能持續到成年,亦有不少研究顯示跟基因及遺傳有關。黃醫生指,大眾通常認為患ADHD 的學童會「坐不定、難以控制」,但這只是ADHD(過度活躍症)中的一個徵狀,其實有時候患者都會伴隨著專注力失調,即「容易分心、做事欠缺調理」。

黃醫生指,按國際標準DSM-5-TR的定義,ADHD的徵狀起碼要持續六個月以上,並且在不同的場合,包括在家裏、學校或是其他的社交場合都對小朋友的生活構成影響,才可界定為患上ADHD 。

ADHD的徵狀會因年齡或性別而出現輕微變化或不同,黃醫生解釋:「例如在幼稚園或小學時期出現的徵狀,很多時候都是坐不定、四處走動,但當在青少年期過度活躍行為便會減少;又或是女孩子較常會出現專注力失調和焦慮或抑鬱的徵狀,而男孩子則可能會出現偏差行為。」

ADHD患者容易出現共病症 及早接受檢查及治療方為上策

有些家長因害怕子女被歧視,或不想年紀小小便要開始服藥,即使子女出現徵狀仍不願意求醫或接受評估。黃醫生指出,這種做法其實只會延遲治療,因為小朋友過於活躍或守不到規矩的原因可能跟其他病症有關,進行評估並非單純為了診斷是否患上ADHD ,更重要的是尋找出其他潛在的因素,及早為小朋友評估可以讓醫生進一步了解其狀況,以找出問題的根源。另外,ADHD患者亦較常會出現共病症(Comorbidities),如社交障礙、學習障礙或動作協調問題等。

ADHD 的治療與一般病症不同,靠藥物可以改善ADHD的主要病徵,但不可以忽略行為治療。黃醫生解釋:「服藥和行為治療同樣重要,藥物可以給予即時性的效果,但停藥後徵狀便會重新出現,行為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見效,但對改善小朋友的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比較顯著及持久。」黃醫生強調ADHD並非無法治療,只要有適當的藥物配合行為治療,便可以大大減輕 ADHD的徵狀,而且過度活躍的情況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慢慢減少。

改善小朋友病情 需要學校家庭兩方面配合

小朋友的成長對其日後的人生至關重要,為了改善ADHD病情,不論在家或在學校,都應作出適當的安排及配合,家長也可以與學校協商,營造最有利的環境以改善小朋友的行為:

一)在家中

● ADHD的小朋友一般較難長時間集中,家中的學習環境應盡量保持安靜,以免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例如在做功課的時候,宜把功課分成小份讓小朋友逐一完成,也可在過程中夾雜其他小朋友感興趣科目的功課、給予休息時間等。完成功課後,不要忘記給予小朋友適當的獎勵。

● 當小朋友與兄弟姊妹出現爭拗時,家長切記要保持公正持平的態度,令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同時亦要避免將其與其他小朋友比較,以免他感到自卑繼而缺乏動力學習和自我改善。

● 當小朋友鬧情緒或發脾氣時,家長不應跟着一起生氣,甚至責罵小朋友,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他們很自然會學習父母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能平心靜氣跟小朋友談話,善意地指出他們的不是,便更易令小朋友接受。家長亦須明白小朋友其實並非故意惹人生氣,只是因病症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另外,父母雙方或其他家人的管教方針應保持一致,以免令小朋友無所適從。

● 家長應盡量抽時間單獨陪伴小朋友,聽他講話、理解他的難處,當他們感受到家長的用心,便會更願意分享自己的心聲。若感覺到小朋友很用心去做好一件事,即使結果不理想,家長亦應該給予正面的鼓勵、給多點稱讚,令小朋友意識到爸媽知道和欣賞他的努力。

二)在學校

● 家長可以跟老師協商能否將小朋友安排坐在課室較前的位置,並與一位較為乖巧的同學鄰座,在需要時作出提點。

● 若小朋友真的無法長時間坐在位置上,老師可以安排一些「任務」如派簿、擦黑板等,容許適當的走動空間,當完成後亦有助增強他的成就感。

學校和老師的支援是治療ADHD的重要一環,作為老師應體諒小朋友的難處,然而,黃醫生坦言,以往曾遇過不少小朋友被老師標籤為「壞學生」,導致小朋友無心上學,故她會鼓勵父母和老師多溝通,家長不妨與老師坦誠分享小朋友的狀況, 期望老師能夠多加留意並跟家長分享小朋友在課堂的表現,這亦有助醫生更掌握小朋友的實際情況,繼而調整藥物份量及了解治療成效。

日常活動不能缺 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有助治療

戶外活動對小朋友而言不止有益身心,更是一個很好的鼓勵和放鬆方法。黃醫生建議,若時間許可,家長每天應至少給予小朋友有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悠閒活動時間「玩、走、跑、跳」,能進行戶外活動最為理想,可作為他們抒發壓力的渠道,對改善病情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