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病人處理病患態度大不同 醫生都叫「我快要瘋了!」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乳癌一直高踞本港女性發病及致命癌症第1位,女士們平日真的要多加留意,愈早發現痊癒的機會就愈高。近日,在台灣健康節目《醫師好辣》中,外科醫生陳榮堅就分享了兩個有關乳癌的個案,提醒女士們應多加注意乳房變化。

陳醫生在節目上提及不同病人對病患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他指,曾有一名40多歲的女士,每兩到三個月就會到診所檢查一次,即使醫生表示觸診並無發現任何異樣,她仍一直強調自己乳房有硬塊且抽痛。一年下來做了共6次檢查,即使自費檢查亦毫不在意,過度焦慮的表示令醫生都忍不住叫:「我都覺得快要瘋了!」

(圖片來源:截圖自健康節目《醫師好辣》)

而另一位患者是上個月才前來求診,同樣是一位40多歲的女士,這位對乳癌的態度卻走在反方向的極端。陳醫生憶述她就診時的情況,這名患者就診時一副輕描淡寫的表情,只是跟醫生說覺得自己的乳房「怪怪的」。陳醫生指,看這名女士神色平靜,本以為跟上一位女士一樣,都只是例行檢查,豈料,當她解開衣物,連觸診都不用進行,就可以見乳房左上方有一處「明顯凹陷」。最令醫生感到無語的是,當問到為何現在才接受檢查,女士竟回答以為是在出國旅行時不小心撞到,但這已經是整整一年前的事。

陳醫生續指出,後來他為病人進行進一步的穿刺檢查,結果確診為乳癌第二期,幸好,淋巴未有轉移的跡象,目前正在進行前導治療,待腫瘤縮小後才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手術。這兩次的經歷亦讓陳醫生感嘆,在處理健康問題方面,患者的緊張或放鬆都有可能不良影響,最好是定期接受檢查,並出現狀況後立即就醫。

(圖片來源:截圖自健康節目《醫師好辣》)

在節目中,陳醫生又提醒,女性在月經週期內若出面乳房軟硬交替屬正常情況,但若是出現硬塊後固定不變,或硬塊持續變大,就應盡快就醫。而在出血或異常分泌物方面,陳醫師指,女士在自行檢查時不需用力擠壓乳房,若乳房真的出現異常分泌物,即便只是正常出門都會在胸圍上留有痕跡,過度擠壓反而會傷及乳房。另外,乳房皮膚或形狀凹陷可能是乳癌的徵兆,出現以上情況均應該儘早就醫。

乳癌的症狀(按圖了解👇👇👇)

+3

簡單3步自我檢查乳癌風險

乳癌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更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2020年間,佔本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28.4% 。預防乳癌要從自我檢查做起,建議每月進行一次自我檢查,特別是在月經結束後的5-7天進行。對於更年期婦女和未經月經的女性,可以在每個月的同一天進行自我檢查,在此提供3步驟乳房自我檢查:

1. 乳房左右是否對稱

乳癌會造成組織變形,可在鏡子前,仔細觀察乳房的外觀,注意是否有皮膚凹陷、皮膚變厚或皮膚破裂等異常情況。

2. 乳房是否有硬塊

用手探測乳房,可以站立或臥床進行。檢查乳房千萬不能用抓的,用手指按壓才是正確方式,用指尖輕輕按壓乳房,從外周按向乳頭,注意是否有硬塊或腫塊,尤其乳癌好發乳房的外上側,也要記得檢查腋下淋巴結。

3. 擠壓乳頭是否有不正常分泌物

檢查乳頭是否有異常分泌物,乳頭正常分泌物顏色是清澈、淡黃色,如果擠壓分泌物顏色是淡紅色、暗紅色,代表帶有血絲,建議就醫檢查。

乳癌家族史40歲以上 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不過並非所有的乳腺癌都可以通過自我檢查發現。有些乳腺癌可能很小或者深埋在乳腺組織內部,難以被手指觸摸到。此外,一些乳腺癌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即使進行了自我檢查,也有可能會漏檢。

對於有乳癌家族史且年齡在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2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或其他醫學影像學檢查,以幫助儘早發現潛在的腫塊或異常組織。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風險因素,就會建議從35歲開始進行定期檢查。

相關文章:胸痛不一定乳癌 分辨乳腺增生、纖維瘤4大乳房問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