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9】哈佛學者孟迪斯:六四在中國歷史洪流中只是一個剪影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六四」事件踏入29周年,《多維新聞》為此推出系列專訪,邀請當年的學生領袖,參與者、旁觀者等,探討中共始終懼怕面對這段歷史的原因,以及他們如何回首看待這場曾經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孟迪斯(Patrick Mendis)在訪問中表示,「六四事件」放到中國歷史的洪流中只是一個剪影,北京希望通過「先經濟後政治」的路徑,逐步讓人民得到自由。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孟迪斯(Patrick Mendis)在訪問中表示,「六四事件」放到中國歷史的洪流中只是一個剪影。(資料圖片)

孟迪斯為美國前外交官,曾擔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著有《和平的戰爭》、《商業之道》等。他在受訪時表示,在更加宏大的中國歷史背景下,「六四事件」只是歷史的一個剪影,即便在西方媒體的視角下,也不過如此。而且,不能否認的是,其他國家也發生過類似的,甚至比「六四事件」更具違和感的歷史片段。

29年來,「六四事件」不斷地被解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立場和解讀。孟迪斯認為今天重提六四的真實意義在於世界各地的人都嚮往自由:在政治領域方面,希望從壓迫中解脫;在經濟領域方面,希望逃離貧困的束縛。

「六四事件」是推進中國歷史變革的前哨

孟迪斯進一步分析稱,北京正聚焦於經濟領域,即將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將其他方面的自由滯後處理,如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及人身自由。在這個層面,「六四事件」是推進中國歷史變革的前哨。

「六四事件」幾乎可以視為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最為顯要的「里程碑」之一。對中國國內來說,它不僅導致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及其支持者的下台,而且一度動搖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而從國際社會來說,西方普遍將其視為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一部分,它終結了1980年代中國與西方的甜蜜期,導致迄今為止未徹底消除的製裁。不過,近年中國政經地位的迅速提升,正在讓六四事件看起來更像是民主理想激起的絢爛浪花或者說泡影,它的意義或者說價值正在重新被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