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新聞發言人 「不發言」 中國外交部亟需反思

撰文:柳書曼
出版:更新:

美東時間5月5日,被認為一派祥和的中美貿易談判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發出的一則推特之後再次橫生波瀾,在外界的滿腹疑問與中國官方的三緘其口中,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被記者提問這一議題時稱「建議向有關部門詢問」,言論一出引起爭議,有聲音認為這暴露了中國外交部長期存在的官僚主義、文牘主義的弊病。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日(5日)突改立場,在Twitter威脅在短期內對中國所有貨品開徵25%關稅。(Twitter截圖)

特朗普發布推特聲稱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額外關稅的當日,即北京時間的5月6日,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成為外界獲知中國官方對此事件態度的切口,於是在當天的記者會上,一眾記者先後拋出7個中美貿易談判的有關問題,從「中方是否還會於本周赴華盛頓磋商」、「具體去多少人、停留多少時間」到「特朗普的加徵關稅對此次談判的影響」等。

在回答這些提問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確認了「中方團隊正在準備赴美磋商」這一信息,但在被問到具體的時間安排等問題時,則先後4次以「建議你向主管部門詢問」來回應記者的提問。尤為外界爭議的是在記者追問「到底該問哪個有關部門」時,耿爽稱「有關部門當然就是有關的部門了。無關的就不能稱為有關部門。所以我建議你還是要向他們詢問。」

這一看起來頗饒舌的回應立即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有聲音認為耿爽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又巧妙回避了不方便透漏的信息,也有聲音認為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以打太極的方式敷衍記者,向外界展示了模糊其詞、推諉了事的官僚作風。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的「有關部門論」引起外界的爭議。(中國外交部官網)

「有關部門」類回應使用頻率高

此番中國外交部的「有關部門論」很難講只是面臨洶涌輿論的應對不足,而是暴露了外交系統的長期弊病。關注中國外交發言動態的人士應該熟悉,不限於此次,「有關部門」類的回應在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話語體系中是一個使用頻率頗高的詞匯。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則是在中國外交話語體系中有自己的一套外交辭令,「譴責、強烈譴責」「抗議」等不同詞語的運用背後都代表中國對外的不同態度,但這些辭令又常常難以直白地訴諸外界,故而造成對中國外交話術套路的印象;二則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會在對外發布信息時多是從態度、方向等概念性的維度發言,充當傳聲筒的角色,在被問到具體情況時或是礙於越位發言或是確有對相關情況掌握不足,只能模糊其詞以「有關部門」應付了事。但這並不能為中國外交部的「有關部門」論開脫。

「有關部門論」暴露了中國外交部長期存在的官僚主義、文牘主義的弊病。(網上圖片)

反映中國外交系統應對機制僵硬

根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職務界定,作為新聞發言人承擔發布中國重要外交活動信息、闡述中國對外政策、向記者宣傳情況回答提問等任務,也即發言人有責任義務向外界明晰準確的傳達中國對外態度、政策。即使遇到暫時不方便告知信息的情況下,既可以坦誠相告暫時不方便也可以尋求更靈活技巧性的話術表達,以獲得記者的理解而不是模糊其詞或是打擊提問者的溝通積極性。

狹義的說,「有關部門論」是中國外交新聞發言人的語言失策,而放到整個外交發言人隊伍中,這種論調的反復出現暴露的是中國外交系統中話語形式的單一,應對機制的僵硬。在網絡上,中國網友曾編造了這樣一段話來描述他們印象中的中國外交部「星期一:表示不滿;星期二:抗議;星期三:強烈譴責;星期四:嚴正交涉;星期五:深表遺憾;星期六星期日:休息。」。當然中國過去的幾十年,中國外交因應高層戰略的調整,表現在檯面上也就給人以只口頭抗議不行動的被動印象,但單一且套路化的外交語言是他們無法否認的弊病。

作為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最直接的窗口,外交部在直面來自世界各地的鏡頭時,他們的言行舉止都直接形成外界對中國的印象,此番中國外交新聞發言人的回答雖然表面上看既完成了記者的提問,又守住了所謂的發言界線,但這種自以為的小聰明正在蠶食中國外宣的形象。

且不說今次「有關部門論」會引起外界怎樣的評價,長此以往,單一的話語體系,文牘主義濃厚的問答技巧顯然是不利於構建暢通開放的宣傳局面。而中國苦外宣久已,屢屢在國際議題甚至是中國議題上話語權旁落,這其中有西方媒體意識形態偏見等方面的原因,但不得不承認中國自身也存在有意無意的故步自封等方面的問題。

在中國外交新時期下,中共決策層表露想要構建一個更主動有為的外交局面,這其中的首要工作便是傳遞良好的中國聲音中國形象,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國要有意識地自我革弊,思維更加開闊,形式更加多元靈活,渠道更加暢通開放。

當然,中國外交系統中存在的問題也有一個原因不可忽略,那便是「有關部門論」發聲渠道的閉塞,導致輿論過分集中到中國外交部,使得外交部不得不應對一些本應分流的信息。例如此番特朗普突然宣布準備對華加徵關稅,5月6日一整天,中國官方都未有聲音出面回應,才使得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提問一窩蜂的涌向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