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習近平文在寅對話微妙 中韓這次和好會有多久?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周二(24日)第8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先行飛往中國首都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正在中國展開的一系列外交行為,見證了近年中國周邊外交的整體回暖。
其中,韓國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可謂急劇升温。而通過周一(23日)習近平與文在寅的微妙對話來看,作為東亞兩個有着很大合作空間的國家,中韓兩國的關係勢將有新一輪的進展。
其實如果不計2016年至2017年間的韓國部署美國薩德反導系統事件,中韓關係的升温其實是一個長期趨勢。但那個插曲也挑明瞭兩國之間不可低估的變量與障礙。如今這些變量與障礙是否已經有所消解?新一輪的中韓和好又能夠走多遠?

從美朝緩和到中韓回温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成曉河近期表示,「中國和多個周邊國家的關係都在改善,不只是日韓,也包括澳洲和印度。」這一評論大體符合很多人對當前中國外交的整體感知。2017年1月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似乎是中國周邊外交狀況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中國周邊外交形勢頗顯緊張,例如一個合法性存在爭議的臨時仲裁庭對中國南海問題進行所謂「裁決」,朝鮮進行第4次「核試驗」併發射衛星,韓國部署美國薩德反導彈系統,中日圍繞釣魚島展開多次對峙。

後來這些區域性緊張狀況所獲得的關注逐漸讓於中美貿易戰,中美之間的直接較量成為過去幾年長盛不衰的熱點話題。與此同時,「美國優先」式的保守主義使得美國與同盟國之間的關係出現明顯鬆動迹象。特朗普退出了能夠撮合亞太地區經濟開放與合作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就貿易逆差和駐軍費用議題多次向兩國施壓,在日韓兩國國內尤其是韓國民間激起較強烈反彈情緒。

美朝關係被認為是能輕易撬動東北亞局勢的關鍵槓桿。過去數十年局勢呈現出一種規律性起伏:如果美朝關係比較緊張,朝鮮核試驗和導彈試驗威脅地區安全,日韓兩國都會尋求美國的安全保障,2016年至2017年的薩德事件即是這種局勢下的一種反應;如果美朝關係趨於緩和,美日韓三國相互間矛盾便很容易浮出水面,例如2019年日韓貿易戰。

日韓兩國同中國的關係也會隨之有所起伏,特別是當美韓關係緩和之後,兩國同中國的關係往往就會峰迴路轉、迅速升温。和平、合作與發展是包括朝鮮在內的東亞各國的共同利益,經濟是其中的關鍵軸承。作為東亞最大經濟體的中國,是該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驅動力,與經濟增長乏力的日韓兩國既有競爭也有互補,產業結構的優化合作或將對其經濟發展有所帶動。

相比於中日兩國在釣魚島歸屬、日本侵華歷史認知等方面的糾紛,中韓之間的分歧更少,主要體現在朝鮮相關問題上。而在近年美朝關係降温之後,朝韓關係亦有大幅進展。如2018年至2019年美朝首腦三次會晤之間,朝韓首腦亦有3次會晤,兩國關係「破冰」,簽署《板門店宣言》與《平壤共同宣言》,承諾停止雙方軍事敵對關係。

中韓關係也經歷了類似的變化。2013年韓國時任總統朴槿惠訪華,兩國關係被指進入「蜜月期」。兩年後,朴槿惠在北京出席反法西斯70周年閲兵活動,兩國關係達到建交以後最高水平。但是2016年美朝關係急劇惡化,朝鮮進行多輪次核試驗和導彈試驗,韓國亦部署美國薩德反導彈系統,繼而導致中韓關係的惡化。再到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美朝關係緩和,韓國與中朝兩國關係也迅速回暖。

這種形勢變化也印證了一種觀點,即美國是東亞局勢的關鍵參與者,美朝關係則是東亞局勢的關鍵變量。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外交趨於強硬,但是對於東亞各國的政策主張其實沒有太大變化,堪稱東亞局勢的最大常量。隨着中美自身實力以及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此消彼漲,中國被普遍認為將在未來成為地區形勢的主導者。那麼,中日與中韓關係的好轉和升温就很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中韓兩國有着許多共同利益,確實可謂「命運共同體」。(VCG)

中韓這次和好會有多久

中韓關係有共同利益支撐,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這從12月23日習近平與文在寅的會面可見一斑。習近平當時表示,「兩國在推動雙邊關係實現更好發展、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繁榮、捍衛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等方面擁有廣泛共識」。也就是說,該地區的穩定與和平、經濟合作與發展符合中韓雙方共同利益。文在寅則響應習近平所說的「命運共同體」一說稱「兩國是命運共同體」,「雙方關係發展具有『天時、地利』」,現在又加上了「人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在寅還在美國頻頻指責的香港、新疆問題上表達對中方立場的支持。他表示,「無論香港事務還是涉及新疆的問題,都是中國的內政。」相比之下,安倍則就這兩個問題表達沒有忤逆美國主張的意見。這一細節上的差異,折射出兩國在地區局勢和外交政策轉變過程中的不同步調。

日韓兩國對美國的外交關係和姿態也有所不同。一般認為,由於歷史和駐軍等方面的原因,韓國國內有更強烈的反美情緒,因此追求與美國的平等關係,也不像日本那樣過多追隨和遷就美國。

儘管如此,美韓同盟關係仍然有着堅實的基礎。這種同盟關係始於1953年,已經持續半個多世紀。而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已是一個擁核國家,始終對韓國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另外,美國外交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不排除未來美朝關係再度趨於緊張,引起東北亞局勢新一輪波動。進入2019年12月後,美朝關係又有惡化迹象。新一輪形勢變化和韓國外交姿態的變動值得特別留意。

其實歸根結底來看,東北亞局勢演變更深層次的影響因素還是中美兩國的關係,雙方相對實力的消漲,以合作為主還是以較量為主的交往方式,對該地區影響力大小和具體外交政策,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整個地區的基本形勢構造。如果中國能夠在自己周邊更大範圍有效排斥美國的軍事介入,在當地和平與穩定議程上扮演更有份量的角色,能夠在朝韓軍事關係緊張之際對兩國施以有力斡旋,或許就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韓關係因美朝關係緩急而劇烈波動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