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郝龍斌將「中華民國該往哪去」從生存問題變成哲學問題

撰文:陳舜協
出版:更新:

「我是誰」是哲學家、思想家永恒的追問,伴隨而來的問題往往是「我從哪裏來?」 「我該往哪裏去」,人類的思想、科學及道德由此發揚。

參加國民黨主席補選的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當地時間2月18日在Facebook問了「我們(國民黨)是誰」這個「哲學問題」,一舉將國民黨主席補選的「檔次」拔高。不過,從他自答的內容來看,顯然他的目的是在打擊他的競選對手、國民黨籍立委江啟臣,立馬又將層次「拉low」到低層次的政治鬥爭層面。

郝龍斌競選國民黨主席,近期的兩岸論述被批評直逼「兩個中國」。(洪嘉徽/多維新聞)

郝龍斌說了什麼?他說,國民黨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深刻領悟「我們是誰」的定位,「沒有人可以讓我們(國民黨人)放棄」的自信與肯定…,國民黨心的核心價值就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所定義的國家並堅決反對台獨」,之後意有所指的說,失去「核心價值」,其他「都是官話、空話」,強調國民黨不能迷失自我,要有堅持的氣魄。

從郝龍斌的貼文全文來看,他真正要談的是「中華民國存在事實」,這個他自宣布投入國民黨主席補選後就答不好的「中華民國如何存在」的生存問題。

不過,既然郝龍斌已經將「我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提出來了,不妨可以幫郝龍斌用哲學的方式來答好這個問題,其實,只要答好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從哪來?」、「往哪去?」就行了。

國民黨12日舉辦黨主席補選政見說明會,主席參選人江啟臣進行政見論述。(中央社)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從哪來?不必提太久遠的歷史,簡單的說,國府在國共內戰中輸給中國共產黨敗退到台灣,在美、蘇冷戰期間獲得美國援助,以「民主陣營」前線姿態在台灣站穩腳步,展開長達70年兩岸分治歷史,在1971年是前是國際認可的中華「一個中國」代表。

中華民國該往哪去?兩岸雖然分治,但《中華民國憲法》中的主權範圍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都標定出一個清楚方向,國民黨在李登輝主政時期還提出《國家統一綱領》,指明「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就是目標,陳水扁雖然「終止」《國家統一綱領》適用,但憲法修了七次,「國家統一」卻一直存在。

郝龍斌是國民黨副主席,不必旁人「提醒」,肯定對於「國民黨是誰」、中華民國「從哪來」、「往哪去」這種「哲學問題」相當清楚,一定也知道,「中華民國的存在」,必須在「國家統一」。

台灣的年輕人多數不清楚「中華民國」與「一個中國」的連結。(Getty)

郝龍斌批評他的對手只講求「工具理性」而不談「核心論述」是迷失了。不過,他將國民黨核心論述窄化成「堅持中華民國存在」及「堅決反對台獨」,甚至明知兩岸持續交流才能累積善意,所謂的善意必須建立在「理解對方」的基礎上,反而將「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當成武器,更一度主張「不惜斷三通」,不知他所謂的「善意」從何而來?

郝龍斌說的沒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具體表現兩岸的善意,善意表現在中共與國民黨各自理解對方有「對內交待」的政治需要,對中共來說,接受「九二共識」相當程度等於已經「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只是不能言說,以避免被國際誤解成「兩個中國」及招來大陸民意反彈。更根本的原因則在於中共及多數大陸人民相信國民黨對「國家統一」的追求。

因此,郝龍斌應該將魄力展現在指出「中華民國該往哪去」,例如倡議分治的兩岸統一後組成朝「自由、民主、均富」方向前進的「新國家」。不過,目前來看,郝龍斌只想將「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狀態「凍結」住,老實說,這才是真正的迷失。

說到底,「中華民國往哪去」從來是台灣人切身相關的生存問題,不是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