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只屬斂財伎倆包裝? 中國P2P信貨泡沫爆破見慘痛教訓

撰文:天窗出版
出版:更新:

編按:乘着金融科技(FinTech)的興起,中國市場近年湧起大量以「互聯網金融」為名的金融公司及產品,當然,如「餘額寶」、「眾安在線」等產品是獲得市場追捧或關注,但另一方面,因P2P金融平台卻接連爆出走佬、倒閉問題,這都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中國債務危機解密——一個次貸工作者的醒悟》一書便就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出見解,箇中論點值得一再深思。
撰文:張化橋、張杼航

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教訓慘痛?(按圖了解)

+9

餘額寶 令互聯網金融火上加油

2008年,馬雲曾自信滿滿的表示,「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但是,這種言語上的挑釁恰恰暴露了當時支付寶力量還很弱小,處處受限。支付寶誕生於2004年,但直到2011年才拿到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在這之前一直處於「裸奔」狀態。

轉捩點出現在2013年。這年6月13日,支付寶公司與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第一支互聯網貨幣基金「餘額寶」。5個月後,餘額寶規模就突破了1000億元。「餘額寶」大獲成功,徹底引爆了互聯網巨頭進軍互聯網金融的熱情。

2013年7月6日,繼支付寶、騰訊旗下財付通獲得支付牌照後,新浪、百度等獲批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年7月29日,京東商城成立金融集團,正式進軍互聯網金融;2013年10月28日,百度上線首款理財產品「百發」。2013年11月6日,由馬雲、馬化騰和馬明哲三馬聯手打造的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宣佈開業。

面對熱火朝天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有一些理性人士潑了冷水。

最激烈的一次發生在2014年2月21日,時任央視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兼首席新聞評論員的鈕文新,公開發表名為《取締餘額寶》的文章。文章認為,餘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蟲」。它們並未創造價值,而是通過拉高全社會的經濟成本並從中漁利。

此後,鈕文新陸續發表了幾篇文章,引發了監管、業內人士、媒體之間的一場大辯論。這次辯論當然沒「幹掉」餘額寶,但是很及時地讓監管意識到,迅速崛起的互聯網金融在為傳統金融領域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不確定性和難以預知的風險。

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有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馬雲式互聯網金融好比是跳街舞,自由度很大,也很漂亮;而傳統金融業則是在跳國際標準舞,甚麼時候轉頭,甚麼時候伸頭,是很規範的。互聯網金融處於一種野生狀態,監管體系也遠不夠健全,亟需在傳統金融業和互聯網金融之間找到一個折中方案。

一方面鼓勵創新,但另一方面缺乏標準,沒有基本的准入門檻,阿狗阿貓都來做金融創新,最終必然導致龍蛇混雜。

【相關圖輯】瑞幸咖啡神話破滅:「小藍杯」會否成為我們最後一個掉進的坑?

+8

風險爆發 龐氏騙局登場

風險很快爆發了。

P2P熱潮吸引了眾多龐氏騙子以及資金鏈斷裂的民間放貸機構進場,隨着而來的就是大批平台無法提取現金、倒閉跑路。據網貸之家統計,2013年和2014年,分別有74家和275家P2P平台倒閉或跑路,佔當年P2P平台數量的10%和18%。2015年,全國累計平台數量超過3500家,但是有950家平台發生問題,佔比高達25%。

最短命的網貸平台僅僅上線了5天,騙了第一波投資者後就跑路了。對P2P行業最致命的打擊則來自e租寶事件。這家成立於2014年7月的平台,僅用一年時間便做到了700多億的待收餘額。

e租寶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龐氏騙局。它有三個基本特徵:

•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
•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9%-14.6%之間,且保本保息。
•大部分為虛假自融項目。

e租寶還有一個荒唐的口號:「1元起投,隨時贖回,高收益低風險。」稍微具備金融學基礎知識的人就知道,資產的風險與收益是匹配的,高收益對應高風險。如果隨時贖回的活期理財能做到9%以上的高收益,為何全世界的銀行不去做?為甚麼90萬人會被如此拙劣的騙局蒙蔽了眼睛?這是值得好好反思的。

e租寶出事之後,很多P2P平台選擇為自己辯護,說e租寶不是真正的P2P,P2P被污名化了,仿佛只要將e租寶踢出P2P圈子,就能挽回整個行業的聲譽。

但當更多的P2P倒閉或跑路後,就再沒人說話了。

2015年12月,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被立案調查,該平台在網上發行的「日金寶」活期理財產品未兌付金額高達400多億,涉及22萬投資者。2016年4月,上海「中晉」系因非法集資被查,累計集資規模400億元,未兌付本金約48億元。2016年9月,非法集資400多億元的上海快鹿集團被查,案發時未兌付本金約150億元。

「中晉」系突然崩盤,源於一個很小的細節:該公司一名美女顧問在朋友圈炫富;「快鹿」系之所以遭擠兌,則是因為該公司投資的電影《葉問3》上映後,宣稱60小時內票房破4億。然而另一細節:一名網友曬出「幽靈場」票根,引爆了票房造假醜聞。

亞馬遜河一隻小小蝴蝶不經意的煽動翅膀,為何會在大洋彼岸引發一場風暴?

表面看,這是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式傳遞帶來的放大效應。但本質上,這不恰恰說明,很多P2P平台的模式根本經不起推敲和深究,一戳就倒嗎?

【延伸閱讀】下一輪金融危機就在眼前?中國會如美國般發生次貸危機嗎?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且仍未止息的影響,不過其實早在疫情肆虐前,已有專家曾警告美國將會有下一輪次貸危機…

+16
《中國債務危機解密 — 一個次貸工作者的醒悟》(天窗出版授權提供)

書名:《中國債務危機解密——一個次貸工作者的醒悟》

作者:張化橋、張杼航

張化橋:香港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兼復星國際、龍光地產和綠葉製藥等公司的獨立董事。他曾在瑞士銀行工作11年,期間主要擔任中國研究部主管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副主管。1986-1989年間,他曾於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亦曾在英國《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南華早報》、《日經亞洲評論》、《華爾街日報》和《彭博新聞社》等大型媒體發表50多篇文章。曾著有《投行分析師的叛逆宣言》(2010)、《避開股市的地雷》(2012)、《影子銀行危局:中國的金融海嘯?》(2013)、《誰偷走了我們的財務?》(2014)、《擁抱次貸——金融科技 化解中國危局》(2018)等。

張杼航:前資深媒體從業者,曾在《新京報》等紙媒專注碼字十年,後告別紙媒,進入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圈子,成為一名行業獨立評論員,目前為「開甲財經」聯合創始人。

【本文獲「天窗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