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量採購心臟支架使降價逾九成 藥品器械價格虛高不容忽視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國家醫保局近日宣布,將會集中大量採購超過100萬個心臟支架,令其成本從動輒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降至每個僅需約700元,明年一月就可供病患使用,是有需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心臟病患者的福音。
內地媒體「科工力量」發文分析,政府大量採購就是針對藥品器械價格虛高,而造成問題的背後原因不止是負責推廣工作的醫藥代表,最重要是藥品器械流通渠道複雜不暢,甚至亦與內地醫生的待遇停滯不前有關。
文章認為,政府帶頭大量採購心臟支架是藥品器械擺脫價格虛高的開始,價格改革後將會牽連醫保的全面改革以及醫療行業收入的分配改革,直言「醫療行業的改革之路依舊道阻且長,這條充滿艱辛的道路,也將迎來應有的曙光」。

文章稱,醫藥代表亂象只是導致藥品器械價格虛高的其中一個因素,最重是臃腫繁雜的藥品器械流通體系。(視覺中國)

文章稱,內地早期的醫藥代表是天之驕子,享受外企的高薪,並且由於要求嚴格,所以不少人是醫科的高材生,但無奈精英化的職業最終不敵市場的惡性鬥爭。在90年代末期,大量海外藥企在中國建立事業部,主要是銷售公司。由於競爭對手增加,市場野蠻生長,以銷售為導向的行業風氣使醫藥代表迅速「墮落」。

文章以2013年的葛蘭素史克案作舉例。英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分公司,被揭發部分高管通過宴請、賄賂、開會等各種手段銷售高價藥品,在韓國售價18元的愛滋病藥物拉米夫定,在中國的售價竟高達142元。葛蘭素史克在中國最終被判罰30億元,多名中國分公司高管亦被判刑。

文章又稱,醫藥代表的問題是藥品和器械價格虛高的其中一個因素,最重要當是背後臃腫繁雜的流通體系,「每一道關口都要層層盤剝,醫療用品的價格就像洋蔥一樣,一層又一層,每一層都刺激着人們的眼睛」。一方面流通渠道複雜,另一方面藥企也會以此獲利,將藥物生產程序分割,每一個地方抽成,價格自然水漲船高,「藥企在塞浦路斯作原料,在意大利裝好瓶子,最後來到中國貼標簽。前一個國家的零售價,就是後一個國家的成本價」。事實上,很多國際藥企來到中國興建廠房,美其名是「研發中心」,「結果『研發』的是藥品外包裝和中文說明書。技術不但沒有落地,反倒讓看病愈來愈貴」。

此外,文章指出,藥品器械價格虛高亦與醫生待遇停滯不前有關。中國在80年代的早期醫改中,為了保證民眾「看得起病」,對醫護人員的薪酬只進行簡單改革,結果在扣除醫院的成本後已所剩無幾,「這就讓不少醫生為了生活選擇灰色收入,變相加劇了醫療行業的扭曲現狀」。此外,即使醫生可以選擇「兩袖清風」,但實際上每間醫院所能分配的醫保是有預算限制,故醫生需要在醫院「控費」下盡力避免超支,以保自身的績效獎金,故甚至會主動要求患者自行購買外間的高價藥物,「病人看中醫保,醫生看重預算,兩方矛盾不斷加深,也讓看病愈來愈難」。

內地大量採購心臟支架後,未來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的患者,需要支付的價格將會大幅降低。(視覺中國)

文章最後認為,政府的大量採購做法會形成薄利多銷的局面,不過流通渠道問題並未完全消除,低廉價格會使商業物流或藥企任何一方出問題,行情有所波動時,貨源出現大幅波動。在新型銷售體系尚沒有建立的情況下,還需要關注後續的斷貨、漲價等一系列問題。

(科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