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內地學者:海鮮或是病毒滋生的重要「培養基」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近日,一篇名為《海鮮水產品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滋生的重要「培養基」》的文章,在《醫學爭鳴》雜誌刊登。該文作者來自桂林醫學院廣西糖尿病系統醫學重點實驗室。
作者認為,全球範圍內海鮮批發市場、海鮮冷凍加工廠、魚市是新冠病毒聚集性暴發場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與海鮮水產品密切相關」。

學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與海鮮水產品密切相關。(網上圖片)

文中梳理並列舉多宗發生的與海鮮相關疫情。包括2020年1月24日《刺針》(《Lancet》)最先報導的首批41名COVID-19患者中,27宗曾去過華南海鮮市場。2020年1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披露:華南海鮮市場被檢出SARS-CoV-2。首批華南海鮮市場環境採樣585份,其中33份樣品含有SARS-CoV-2核酸,其中93.9%(31/33)陽性標本分佈在華南海鮮市場的西區,尤其是西區的七街和八街,陽性標本多達14份(42.5%)。

關於2020年6月暴發的北京新發地疫情,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博士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新發地的確診病例職業分類來看,賣海鮮水產一類的感染人數最多,其次是牛羊肉;按照發病時間分類,海鮮水產一類的工作人員的發病時間較其他類的發病時間要早。由此可知,海鮮等水產品較牛肉、羊肉、豬肉、雞肉,與SARS-CoV-2感染關係更為密切。

北京新發地的海鮮水產一類的工作人員的發病時間較其他類的發病時間要早。(網上圖片)

此外,在2020年7月暴發的大連凱洋海鮮公司相關疫情中,截止8月3日,冷凍海鮮產品加工車間是聚集性暴發場所,共有60名工人及管理人員感染,罹患率高達61.9%。在凱洋海鮮公司的冷庫食品、加工車間、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環境的樣本中,發現多份樣本核酸檢測呈陽性,提示凱洋海鮮公司是大連出現COVID-19疫情的引發地。

在2020年9月發生的青島大港公司相關疫情中,2020年9月24日2例SARS-CoV-2無症狀感染者,均為青島大港公司冷凍海鮮裝卸工人,共採集送檢涉及冷鏈產品和環境樣本1440份,部分樣本呈現陽性。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從青島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SARS-CoV-2顆粒,首次提示SARS-CoV-2可以通過冷凍海鮮等媒介感染接觸個人。

2020年11月8日至11日,天津至少3名本地海鮮冷凍食品裝卸工人被診斷為COVID-19病例,患者數日前有進口冷鏈食品接觸史。另外,自2020年6月以來,全國已有至少10餘省份先後在冷鏈凍品中檢出SARS-CoV-2陽性。

作者表示,以上證據顯示,海鮮、凍肉可能是滋生SARS-CoV-2的「培養基」。

文章指,大連凱洋海鮮公司是大連出現COVID-19疫情的引發地。(網上圖片)

另外,文章還梳理了國外海鮮市場、海鮮加工廠聚集性感染的情況。自2020年5月以來,美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泰國等多家海鮮市場、海鮮加工廠、魚市集中暴發COVID-19感染。6月7日,位於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海鮮加工廠Pacific Seafood in Newport共檢測376名工人,其中124人(33%)陽性。泰國是蝦蟹等海鮮消費及出口大國,自12月17日至30日10余天內,Samut Sakhon省Mahachai海鮮市場員工感染新冠病毒者超過1000人。這些證據也提示,海鮮可能是SARS-CoV-2滋生的重要培養基。

作者指出,富營養化養殖生鮮水產品,往往伴隨大量的細菌、真菌、寄生蟲、衣原體,以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是許多疾病的病源。

作者表示,病毒至少有兩個入口:鼻與口。海鮮之腥氣,腐臭穢濁,屬於疫癘之氣,如煙如瘴,傳染性強,經鼻進入肺等呼吸系統,可成為SARS-CoV-2快速滋生的「培養基」,誘導急性發作模型。海鮮之鹹味,經口入消化系統,嘔吐物酸濁腐臭,物腐而後蟲生,可成為SARS-CoV-2慢速滋生的「培養基」,濕濁蒸騰,如霾如霧,如陳谷滋生米蟲,如爛果吸引蒼蠅,誘導疫情「常態化」模型。因此,務必把好病從口入關,忌口病易瘥。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