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死者家屬:雷軍發聲「虛偽」 要為女兒討公道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小米SU7電動車3月29日在安徽高速公路撼路障起火,3名女大學生死亡,事件持續發酵。小米創辦人雷軍周二(4月1日)晚回應稱,「無論發生什麽,小米都不會迴避」,會持續配合警方調查。

面對雷軍最新聲明,家屬表示,「作為車企,應當對悲劇有足夠的敬畏之心」。遇難司機的父親表示,女兒曾單獨駕駛這輛小米SU7,不是第一次開長途,也不是第一次駕駛。他更批評雷軍的發聲「虛偽」,稱要為女兒討公道,「不是把高科技堆在車上,車就安全了」。

周二下午,遇難司機小羅的父親表示,3月29日晚,他的女兒駕駛小米SU7,與兩位同學從武漢出發,前往安徽考編。

據羅父介紹,他的女兒今年23歲,在2022年拿到駕照,此前在家中一直開別克君越。去年10月,女兒男友購入涉事小米SU7,女兒曾單獨駕駛這輛小米SU7前往佛山。他強調,女兒不是第一次開長途,也不是第一次駕駛,對這個車的性能應該是比較了解的。

而對於小米的回應,他曾表示是「避重就輕」,又指作為遇難者家屬,與小米的聯繫,還是在事故發生後,女兒的男朋友主動給小米客服打的電話。他強調小米沒跟他們對接,是他們不斷地跟小米公司聯繫,且只有通過客服渠道聯繫。

車輛為死者的男友所購。(澎湃新聞)

小米公司發言人周二通報,事發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速度行駛。因施工路段封閉原車道並改道至逆向車道,系統檢測到前方路障後發出減速請求,司機在1秒內接管車輛並嘗試轉向制動,但最終以約97km/h速度撞擊隔離帶水泥樁。

事件引發熱議,其中對於事故發生前AEB(自動緊急制動)是否失靈、智駕提示接管是否及時以及事故後車門是否鎖死存在爭議。有專業人士表示,事故車輛為小米SU7標準版,未配置激光雷達,僅靠攝像頭進行道路識別,且事發時間為夜晚,光線較差,可能會導致無法及時識別障礙物的情況。另一方面,從接管提示到事故發生,前後僅有2秒時間供司機反應,這也是造成事故的最關鍵原因。

據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自動駕駛事故發生在系統提示後2秒內;德國全德汽車俱樂部測試證實,司機平均需要2.3秒才能完成有效接管。

事故現場。(南方都市報)
涉事車輛。(南方都市報)

對於這起事故,雷軍表示心情非常沉重,指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他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雷軍又指,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在3月30日趕赴了現場,31日配合警方調取並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數據。由於事故還在調查,他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

對此,羅女的父親表示,「鮮活的生命已經離世了,希望公司能給我們一個更詳細的說法」。

3名女大學生在事故中死亡。(網絡圖片)
3名女大學生在事故中死亡。(網絡圖片)

對於雷軍的最新回應,羅父直言第一反應是「虛偽」。他透露:「到昨天(3月31日)下午,我和現場的交警溝通,小米所謂的專項小組,也沒有跟現場的交警溝通過,我不知道他們是和誰溝通的,如果說專項小組跟警方聯繫了,而不跟家屬聯繫,不是更冷血嗎?公司出了事,慰問一下三位家屬,不是應該的嗎?」

羅父強調,自己就是想為我女兒討個公道,也給車企一個警示,不要把定時炸彈放在路上跑,「不是把高科技堆在車上,車就安全了」。

此前,羅女母親曾表示,根據小米現有的公開聲明,無法解釋車門為何無法打開、車輛和水泥護欄相撞後因為什麽原因燃燒、智能駕駛切換時間為何只有兩秒等一系列問題,顯得避重就輕,「我的訴求是早一點把事情的真相釐清」。而在雷軍發布聲明後,微博認證為遇難者母親家屬的微博用戶「詩雨370491153」第一時間留言稱,「希望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