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不補習96%學校提供「課後服務」 教育部:參加率達85%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內地「教育雙減」政策出台,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培訓機構嚴格整治,並要求提升學校教育,學校提供「課後服務」是實現「雙減」工作目標的重要舉措。9月2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記者會上提到,目前已有10.8萬義務教育學校填報「課後服務資訊」,高達96.3%學校提供課後服務。約7,743萬的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學生參加率85%。

在師資部分,則有超過500萬名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工作,佔教師總數達86.2%。另聘請約20萬名校外專業人員參與課後服務。

內地推出「雙減政策」。(新華社)

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呂玉剛表示,據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台資料顯示,9月22日,全國有10.8萬義務教育學校已填報課後服務資訊,96.3%的學校提供課後服務。

在參加率方面,7743.1萬名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學生參加率85%,其中有71.2%的學生每週5天全程參加;534.5萬名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工作,占這些學校教師數的86.2%,另聘請20.6萬名校外專業人員參與課後服務。

「課後班」曾是內地補習班「原型」

此前,《香港01》曾訪問兩岸民辦教育專家、在內地被稱為「教培行業」算命師的鍾藏政,他曾提到2004年開始內地補習班行業發展,一開始是補教業者跟學校借教室的「課後班」形式。

他表示,當時的補習班運作模式是2點集合4、50個老師,到下午3點左右將這些補習老師載到各個學校門口進去上課。這些補習班會支付學校100元人民幣的場地費,並每年幫忙學校粉刷。「講好聽點是借教室,講難聽點就是學校老師跟補教業者勾結,逼學生放學後補習。」

鍾藏政1994年創辦補習班,見證兩岸補教業的繁榮和衰亡。(鍾藏政提供)

鍾藏政提到,這樣的模式一直到2010年,發生很多「老師逼學生補習」的情況,甚至有學生跳樓,因此補教業全面撤出學校,2010年後內地補教業的市場也開始轉趨成熟,不再是以跟學校勾結的模式合作。

現在內地學校提供的「課後服務班」則是由學校提供服務,「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班(即補習班)則被嚴格取締和管制,以期能符合「教育雙減」政策的一大重點「不要把學校的責任推給市場和家庭」,目前有超過8成教師加入提供服務。

在江蘇,省教育廳亦發布中小學課後服務收費與教師合理取酬標準,具體為學生每學期300元(人民幣.下同),教師每課時不低於60元。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以配合家長接送需要,有條件的初中,星期一至五可安排晚自習,一般在2小時以內,原則上不晚於20時30分結束。

教育部8月30日則提到,課後服務是支撐實現「雙減」工作目標的重要舉措,要求新學期要實現課後服務校校開展全覆蓋、保障時間「5+2」(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2小時);要關心愛護教師,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對參加課後服務的教師給予相應補助。

課後服務內容除要為學有困難的學生答疑輔導、指導完成功課,也要開展多元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教育部強調,各地各校要把學生參加課後服務的情況納入義務教育學校質量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