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張文宏團隊指第三劑「溝針」更有效 中和能力升逾15倍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率領的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在周四(23日)公布中國首個經同行評議的加強免疫對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奧密克戎)的研究成果,指在接種2劑滅活疫苗的基礎上,接種「同源」及「異源」的第三劑疫苗,可使人體對於該病毒的中和能力,分別提升8.07倍及15.87倍,對於疫苗原始株的中和抗體滴度亦提升4.24倍及21.31倍。
研究確認,接種加強劑對於變種病毒均具有效力,並且「溝針」更有效。

據介紹,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是在全球範圍內首次評估2劑滅活疫苗接種受試者,第三劑同源加強受試者及第三劑重組蛋白疫苗異源加強受試者血清對Omicron的中和能力。研究結果顯示,接種滅活疫苗同源第三劑14天後,血清中對疫苗原始株、Delta以及Omicron的中和抗體滴度,分別提升到285.6、250.8 和48.73。

張文宏率領的研究團體研究確認,接種加強劑對於變種病毒均具有效力,並且「溝針」更有效。(視覺中國)

而如果是接種重組亞單位蛋白苗異源第三劑14天,血清中對原始株、Delta以及Omicron的中和抗體滴度,則是分別提升到1436、1501 和95.86。

其中一名研究團隊成員艾靜文醫生受訪透露,研究結果提示,無論是接種何種類型的第三劑,血清標本對Omicron的中和抗體滴度陽性率均達到100%。同時,雖然亦意味著加強劑策略是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但其中抗體的水平也存在差異。

研究團隊的結論為,強化公共衛生與社會措施(PHSM)以及第三劑疫苗加強接種,是全球能形成群體對Omicron防疫屏障的最好策略,後續如病毒進一步變異,不排除可能進入與流感病毒疫苗接種類似的防控策略,通過加大疫苗接種頻度應對病毒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