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館內賽事屢破奧運記錄 「冰絲帶」緣何造就最快冰面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是為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打造的永久性室內場館,其作為今屆冬奧速度滑冰項目的主要舉辦場館,截至2月12日已有7面金牌誕生,而每項賽事的冠軍成績均打破了奧運記錄。那麼,「冰絲帶」究竟具有怎樣的「魔力」?打造「最快的冰面」又運用了哪些科技呢?

2月12日,在速度滑冰男子 500 米決賽上,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績打破奧運會紀錄奪冠。(Getty Images)

據《科技日報》報道,「冰絲帶」冰面面積為1.2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速滑奧運場館,館內冰面建設被列為「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其中,建設者創新性地採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系統,使「冰絲帶」成為奧運歷史上首個使用該項技術的速滑館,亦造就了「最快的冰面」。

該項目負責人李久林介紹,「冰絲帶」採用了具有最佳環保性和安全性的二氧化碳制冷劑,其ODP(破壞臭氧層潛能值)為0、GWP(全球變暖潛能值)為1,是可持續性最好的冷媒之一,不僅能夠為冬奧會比賽提供溫度高度均衡的冰面,同時還可以使國家速滑館碳排放量接近於零。而與傳統製冷系統相比,能效提升了20%以上。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新華社)

「冰絲帶」還配有一套場館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統,為製冰產生的廢熱用於除濕、冰面維護、場館生活熱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僅製冷部分就能節省逾200萬度電。「冰絲帶」在整套系統的運作下,使整體冰面的溫差不超過0.5攝氏度,意味著整個冰面賽道硬度一致,有利於運動員滑出好成績。

除了冰面,冰面之下也有技術的運用。1.2萬平米的冰面之下鋪設大量不銹鋼管道,通過分模塊控制單元,可以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進行製冰。李久林介紹,製冰工藝管道設計壓力高,均採用無縫不銹鋼管,施工工藝環節之多,沒有先例可循。這亦為建造「最快的冰面」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