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八孩母案|官媒:刮骨療毒根治拐賣人口 加強大數據等手段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江蘇徐州八孩母親事件連日受到廣泛關注,官方今日(23日)第四次發布通報公開調查結果,指事件涉及拐賣人口、八孩父親董某民涉嫌虐待罪被批捕,同時當地17名相關負責人被問責。
官媒《新華社》旗下的期刊《半月談》就此發文指,全社會關注的目光不僅限於八孩母親這一事件,而更大的期待是希望,各級政府以刮骨療毒的勇氣,一掃殘留的「古老的罪惡」——拐賣人口,尤其是拐賣婦女兒童。

圖為「小花梅」。(微博)

文章指,拐賣婦女犯罪行為多數發生於上世紀的少數貧困地區,但歷史並不久遠,傷疤遠未消除。雖然時間跨度長、牽扯範圍廣、處理難度大,但相關地方基層解決這樣的「燙手山芋」,必須迎難而上。「中央對於此類問題的態度始終是鮮明的,那就是對那些歷史遺留卻仍然危害現實的問題,必須一查到底。」

文章表示,下決心刮骨療毒,才能從根子上消除拐賣婦女問題的現實之痛。拐賣人口本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在個別重災區卻成了司空見慣的「風氣」,相當數量的涉事者甚至認為是迫不得已的「辦法」。如果不徹底斬斷這條罪惡的產業鏈、如果容忍「不買媳婦這個村子就會消失」的功利性邏輯存在、如果不在全社會築起牢不可破的法治防線和高度一致的道德底線,就難以徹底鏟除這一「古老的罪惡」的生存土壤。各級政府應該就此痛下狠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已經具備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條件。

文章稱,面對刺眼的歷史欠賬,要以「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為起點,在全國範圍內深層次全方位治理拐賣人口問題,同時推進立法、嚴格執法,回應社會提高量刑標準、買賣同罪的呼聲。應切實落實《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21-2030年)》,加強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徹底鏟除「買方市場」,在全社會形成反拐、打拐、舉報的共識,讓拐賣婦女兒童在中國大地任何一個角落都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對一些「重災區」而言,以人民群眾的急苦愁盼為出發點,善用歷史的眼光剖析根源、拿準措施,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和決心把問題解決在當下,分類施策,妥善處置,是考驗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塊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