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四月之聲》遭封殺 胡錫進:中國政府一邊刪帖一邊改進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4月22日晚間,一個收集上海封城民間的各種聲音而製成的6分鐘短片《四月之聲》在內地網絡廣傳,該影片已在內地網絡全面下架,關鍵字亦無法查詢。

針對《四月之聲》遭下架一事,《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胡錫進23日凌晨發文指出,「封控久了,上海人有一些怨氣,需要有釋放的渠道。」他提到,網絡管理者刪帖,不意味著各地政府不重視意見。他稱,在中國互聯網上表達意見,比在西方國家抱怨管用得多。中國政府一邊關注帖子的內容和傳遞的情緒,改進的努力會隨之而來。

23日上午,胡錫進再次發文,寫道「不要因為某個具體管控措施,讓網民們對此產生懷疑。溝通是金」。

胡錫進文中提到,「封控久了,上海人有一些怨氣,需要有釋放的渠道。全國其他地方的人們也有焦慮,同樣需要釋放出來。大家在互聯網上做表達,這真的不奇怪。」文中強調理解民眾怨氣。

但他指出,網絡管理者刪帖,不意味著各地政府不重視意見。「恰恰相反,在中國互聯網上表達意見,比在西方國家抱怨管用得多。中國的實情經常是這樣的:一邊刪帖,政府一邊關注帖子的內容和傳遞的情緒,改進的努力會隨之而來。西方的情況則是,表達不滿往往可以隨便說,但基本沒人聽,」

胡錫進表示,互聯網是西方發明的,「進入中國,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化,與我們這裡的現實對接。中國的網絡管理必須有,否則互聯網就會在政治上改造中國。一些刪帖也是必要的。」

文章末段他指出,中國社會的超大規模就是特殊的穩定器。「什麼事不管當時多麼轟轟烈烈,但很可能很快翻篇,被新的熱點替代。」他強調,不怕問題多,有些我們能解決,還有些解決不了,「不分官員民眾,全社會都應當對中國的韌性有信心。」內地網民則回應認為,「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23日上午,胡錫進再次發文指出,「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各地政府本來就就是致力於為人民服務的」他強調,「這場疫情,全社會無疑是利益共同體,不要因為某個具體管控措施,讓網民們對此產生懷疑。溝通是金」。

內地網民則提到,「時代不同了,為人民服務還不讓人說話,你還不如說是為烏紗帽服務」、「這不是對體制不是對黨不是對國家的不滿,不必上升高度,應該體諒上海人民遇到的困難和怨氣。上海政府的作為太拉垮,這才是怨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