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上海正迎接疫情後曙光 未來挑戰令民眾克服「疫苗猶豫」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聯同瑞金醫院感染科臨床病毒研究室主任張欣欣、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賽娟,5月6日在國際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上海應對當前新冠奧密克戎疫情:拯救生命的努力》。
文章提到,上海對疫情嚴格而全面的控制策略實際上是為了減少感染人數,為重症新冠病例提供早期診斷和充分治療,從而將病死率降至最低,並為疫苗的全面接種贏得時間。同時,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和復工復產正逐步推進,上海市民正迎接走出此輪疫情的曙光。

文章指出,今年2月下旬,上海出現新冠本土疫情。截至5月4日,上海市累計有601942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547056宗為無症狀感染者,累計死亡503宗。

對來自本輪疫情期間129名患者的新冠病毒基因組系統進化特徵,與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中的數據相互關係作比較,顯示上海新發感染的病毒基因組都屬於「BA.2.2亞型」。經評估「BA2.2亞型」各種突變對新冠嚴重程度的潛在風險,未發現該突變在重症與輕症病例間的分佈存在明顯差異,提示在臨床上觀察到的疾病嚴重程度可能主要歸因於患者的合併症。

上海臨港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與患者交流。(新華社)

雖然BA.2亞型的毒性較弱,但未接種疫苗的人士,尤其是長者,在感染後進展為重症病例或出現死亡的可能性仍較高。文章指出,上海擁有2500萬人口,總體疫苗接種覆蓋率已超過90%,惟長者的接種覆蓋率低,在580萬60歲以上的人群中,接種疫苗的比例為62%,當中僅38%接種了疫苗加強針。

截至5月4日,在503宗新冠死亡病例中,只有25人接種了至少一劑新冠疫苗,死亡患者的疫苗接種率僅為4.97%。若上海不採取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包括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在方艙醫院隔離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以及實行封控措施,未有接種疫苗的長者中的重症病例和死亡人數或會更高。

因此,上海對疫情嚴格而全面的控制策略實際上是為了減少感染人數,為重症新冠病例提供早期診斷和充分治療,從而將病死率降至最低,並為疫苗的全面接種贏得時間。此外,上海市持續改善公共衛生措施和社會服務,並救治數百名重症、危重症病例。同時,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和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推進,上海人民正在迎接走出此輪疫情的曙光。

汽車業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圖為昨日上海加冷松芝汽車空調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車間忙碌。(新華社)

文章提到,上海作為中國領先的經濟中心和開放城市,與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有巨大的人員交流。若任由病毒外溢,尤其是擴散到醫療資源不足、疫苗接種率不夠的中西部地區,則會產生難以想像的嚴重後果。

因此,上海的嚴控策略阻止了疫情的持續傳播和潛在的大量人員死亡,而堅持動態清零的政策,將有助於度過目前全國人口免疫屏障尚薄弱的短暫階段。

未來,中國下一個挑戰將是如何加強衛生工作者和公眾的溝通,使民眾克服「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讓所有人、特別是長者和脆弱人群都能接種疫苗。此外,生產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藥物,充實包括重症監護室和重症監護團隊的醫療資源,培訓能夠為疾病防控提供最後一公里服務的基層醫務人員等工作,都在推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