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發布中國學科評級 人大表現慘淡惹疑 負責人:依去年數據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多間內地大學近日據報不再向國際大學排名機構提供相關數據,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均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建設目標,引發廣泛關注。周三(11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布第三版中國學科評級,顯示人大、南大尚在名單中,而輿論質疑,人大在該評級中總體表現不佳,就連向來有優勢的文科亦如是。對此,THE大中華區域一名負責人解釋,評級是依去年提交數據。

上述學科評級結果顯示,中國大陸高校在絕大多數學科中表現均優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高校,總體上,中國大陸高校的平均評級為B+,而全球高校的平均評級為B。然而不少學科排名情況被認為與網民的預期差距較大,引發質疑。

以新聞傳播學為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獲評為A+,復旦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獲評為A。可在THE的評級中,評為A+的是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人大與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為C的西安交通大學同在A-序列,至於華中科大學評級則僅為B。總體上,人大亦表現不佳,即使被認為是強項的文科,也僅藝術學理論一個學科進入A+,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為A的哲學,僅被THE評為B。

有網民甚至認為一些學科排名在國內名列前茅的高校未出現在榜單中是「離譜」,例如新聞傳播學中沒有中國傳媒大學,外語沒有北京外國語大學,體育沒有北京體育大學,「缺這麼多學校就別做學科評級了」。

中國人民大學在排名中的表現引起熱議。圖為該校2021-2022學年開學典禮。(人大新聞網)

對此,THE大中華區域一名負責人周四(12日)表示,上述學科評級的數據源之一,是去年9月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數據(此數據為各大學於去年提交的),其他數據源包括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問卷調查和文獻計量數據。

近期有關部分中國大陸高校退出國際大學排名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甚至有輿論認為這是「脫鉤」。

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周四發布的《淡化排名背後:建構自主知識體系》一文中,中國人民大學當代政黨研究平台首席專家吳付來提到,排行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由於排名標準不一,事實上無法完整客觀地評價一所高校真正的實力;大學國際排名多為商業機構參與的行為,與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學術交流有本質區別。

吳認為,淡化大學國際排名,摒棄的是對「洋指標」的盲目推崇,留下的是平等、客觀的國際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