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撤回「疫苗令」 胡錫進樂見轉折:權力面對輿論反應及時後退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北京市政府7月6日宣布,11日起進入聚集場所的人員皆須接種疫苗後。該消息一出引發內地輿論批評,認為違反疫苗接種的「自願原則」,該疫苗令於7月7日晚間緊急收回。對此,《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前總編輯胡錫進胡錫進8日發文稱,北京在輿論壓力下撤回「疫苗令」顯示了輿論的力量,這個轉折很值得高興。

北京市政府在7月6日召開的疫情記者會上宣布,自11日起,進入線下培訓機構、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美術館、人群聚集場所的人員需要接種疫苗(不適宜接種人員除外), 其他限流預約場所優先安排已接種疫苗人員。

但消息後發布不到一天,就宣布收回。《北京日報》7日深夜報道稱,6日北京市關於疫苗接種的有關資訊發布後,引發市民的關注和疑慮,北京市防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務院新冠疫情防控第九版方案明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堅持「知情、同意、自願原則」,因此市民在嚴格測溫掃碼(健康碼)、查驗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後,即可正常進入市內各類公共場所。

隨後中紀委、官媒《新華社》、《人民日報》也發文全面強調禁止強制、變相強制接種疫苗的行為,國家衛健委也再次發文明確:「新冠疫苗接種遵循自願原則」。

胡錫進認為北京收回疫苗令的轉折顯示了輿論的力量,輿論在與權力的這次衝突中佔了上風。(香港01記者攝)

胡錫進8日凌晨3時左右在微博發文提到,這個轉折顯示了輿論的力量,輿論在與權力的這次衝突中佔了上風。胡錫進提到,中國社會的運行主要由政府主導,這次權力面對輿論的反對很及時地後退,等於接受輿論對「疫苗令」不合法的主張,權力的邊界因此得到了一次強調。

胡錫進分析提到,「我們的社會需要適應這樣的衝突和摩擦。」他表示,中國的權力總的來說比較強勢,需要有限制它的實際槓桿,「這對國家治理是建設性的。」

胡錫進強調,促成這一次的轉折中,承載輿論的的主要都是體制外的互聯網自媒體。「我們需要通過這件事看到,有一些尖銳的自媒體存在,有互聯網輿論場存在,這是推動中國進步合力的一部分。」

胡錫進也稱,事情出在北京市,但是依法行政的警示卻值得各地舉一反三。近一段時間,地方政府超越法律規定做事的情況反覆出現。政府出規定需要更嚴謹,做得不合適應迅速接受輿論的批評作出修正,希望北京市這次「疫苗令」波折最後強化的就是這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