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匯升溫至40.9℃ 追平1873年以來最高紀錄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踏入夏季,全國多地的氣溫普遍達35°C以上。今日(13日),上海中心城區徐家匯站氣溫升至40.9℃,追平1873年以來最高紀錄。

《澎湃新聞》報道,今日中午11時55分,上海中心氣象台更新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為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目前本市氣溫正快速上升,預計中心城區、浦東、嘉定的部分地區今天的最高氣溫將達40℃,高溫橙色預警信號更新為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早於本周日(10日),上海發布了近5年來首個高溫紅色預警。當日,上海最高氣溫達40℃,成為歷史上上海最早出現的40℃,今年也是高溫紅色預警發布最早的一年。

異常炎熱

對於上海今年的氣溫異常炎熱的現象,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解釋,副熱帶高壓強勢發展,加之伊朗高壓和大陸高壓等複合因素,以及累積效應等,造成今年的持續高溫。

鄔銳提到,一般情況下,副熱帶高壓是一個逐漸壯大的過程,但今年的主雨帶緊貼在副熱帶高壓北側,副熱帶高壓不按期西伸北抬,無法將雨帶送到江浙滬。同時,今年的雨帶偏南,導致黃梅天基本和「龍舟水」重合,並且高溫少雨,說明副熱帶高壓也比較紊亂。

自7月1日起,上海的天氣形勢開始直接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因此近期大多是晴朗少雲的高溫天氣。一般而言,颱風、冷空氣和副熱帶高壓可以互相制衡,但如今前者相對來說都比較弱,無法與強盛的副熱帶高壓抗衡。

此外,常年盤桓在內陸的伊朗高壓異常東伸,先和中國西部的大陸高壓牽手,再和海上的副熱帶高壓聯通,導致大半個中國都出現高溫天氣。7月9日起,大陸高壓減弱,然而副熱帶高壓巋然不動,甚至加強西伸北抬,高溫核心區域逐漸向江南一帶轉移。

7月10日,在上海市閔行區,行人在烈日下行走。(新華社)

史上最早40℃

7月10日,上海的最高氣溫升至40℃;3天後,又再次升至40℃以上。氣象資料顯示,上海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截至今日,總共出現了16個40℃以上的極端酷熱天氣,分布在7年之中。

1934年,上海曾有過2次40℃以上的極端酷熱天氣;2009年,上海再次出現40℃的高溫;餘下達40℃以上的日子,分別於2010年、2013年、2016年、2017年及今年出現。

鄔銳解釋,一般歷史上不會直接出現40℃的高溫。由於地面能量不斷蓄積,同時缺乏冷空氣、颱風等氣流的擾動,天氣異常穩定,可能氣溫就容易累積,從35℃到37℃,再到40℃。

同時,今年亦是上海史上最早出現40℃的年份。據氣象記錄,以往40℃及以上的高溫基本都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現身。

鄔銳認為,除了上文提到的副熱帶高壓強盛、在此地盤踞得久以外,和先前梅雨期高溫少雨的情況也不無關係。今年梅雨期,上海市區高溫(≥35.0℃)日數共有5天,與1893年並列位居歷史同期第3位,「熱得早,後期氣象乾旱進一步加強,累積效應也會隨之超前。所以,今年在7月上旬就早早出現了40℃」。

酷熱何時消退?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符嬌蘭認為,夏季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屬正常現象,但今年以來出現的高溫天氣在強度和持續時間上存在一定的極端性,如四川、甘肅等地氣溫相繼突破歷史極值。

鄔銳分析,2017年有連續11天≥37℃的酷暑日,2013年則是10天,「當時還是有一些包括風向在內的其他原因,從現在這個情況來看,我估計應該到不了這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