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專家憂降雨恐爆發泥石流 2年內需警惕次生災害風險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9月5日,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截至周一(12日),地震已造成93人遇難,另有25人仍然失蹤。
本次地震造成的死亡和失蹤者中81.4%為山泥傾瀉、落石等所致。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許強稱,近兩年需要警惕次生地質災害風險,尤其是降雨引發的山泥傾瀉、泥石流等災害。

地震發生後,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強震地質災害研究團隊,利用前期已研發的地震誘發地質災害預測模型,預測本次瀘定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結果顯示,震中東南地區地震誘發地質災害概率最高。

團隊利用地震重災區的高分六號影像,迅速針對重災區開展大範圍地質災害解譯工作。根據模型結果,瀘定縣和石棉縣區域滑坡識別面積約1.50k㎡,佔影像總面積4.33%,表明該範圍內誘發地質災害比例較高。

基於震後多源影像的瀘定6.8級地震滑坡分佈圖。(健康時報)

許強指出,「華西秋雨」是中國西南地區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氣現象。伴隨四川進入秋雨季節,綿密秋雨滲入震裂鬆動的山體之中,不排除未來發生較大規模滑坡的可能性。同時,山泥傾瀉使震區新增大量鬆散固體物質,若當地降雨,很容易會爆發泥石流災害。

許強表示,從地勘隊伍現場排查和無人機拍攝的影像顯示,本次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比原預估更嚴重。他提醒,今年的「華西秋雨」過去後,震區要起碼再經歷兩個汛期強降雨的考驗,期間不能放鬆防禦工作。此外,要警惕震裂鬆動的山體發生大規模山泥傾瀉、大量新增鬆散物源轉化為泥石流等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