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博事業傑出人物」 文物專家毛昭晰教授辭世 享年94歲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據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消息,今日(5日),著名史前史學家、原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毛昭晰先生因病在杭州不幸辭世,享年94歲。

毛昭晰教授。(《錢江晚報》)

毛昭晰,1929年5月出生於浙江寧波,世居杭州,1945年考入浙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開始在浙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讀研究生,1951年後任教於杭州大學、浙江大學,從事人類學、史前史及古代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83年至1993年,兼任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1993年,當選為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8年,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2009年6月,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毛昭晰「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傑出人物」榮譽稱號。

毛昭晰是新中國第一代世界古代史專家,多年來一直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而不遺餘力各處奔走,保護了大批浙江省古城鎮、古文物,使它們在城市化浪潮中避免被摧毀,包括沙孟海故居、嵊州古城牆、海寧鹽官王國維故居等。

2007年4月,毛昭晰先生在運河(杭州段)小河直街歷史街區保護方案評審會上分析小河直街建築特色。(《澎湃新聞》)

作為學者,毛昭晰自1951年起在杭州大學、浙江大學任教,一直親自制定課程計劃,為文物博物館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學生們猶記他「講課時用德文、英文、俄文、意大利文互相校勘史料」的那份瀟灑,執教多年,桃李滿天下。

作為專家,他是中國文博界功勳卓著的名家,多次填補專業領域內的空白。20世紀90年代初,四川井研縣黃石坎發現的蜥腳類馬門溪龍科峨眉龍屬的恐龍化石新種,為表彰毛昭晰在文博事業上的貢獻,這一新種以他的姓氏命名為「毛氏峨眉龍」。

作為官員,他保護了眾多文物古蹟,使浙江省成為博物館大省。1983年,毛昭晰提出,應在浙江省建立絲綢博物館、茶葉博物館等一系列專題博物館。此後,他又努力促成了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良渚文化博物館、龍泉青瓷博物館的建立,大力推動當地博物館建設。

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網絡圖片)

毛昭晰認為,博物館的根本功能是為了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服務,而不僅僅是「物」的問題。博物館不只為大眾提供窺視過去時光的窗口,也是進行社會教育最好的地方。不僅要表現歷史文物,更應大力發展自然科學博物館。他說:「我一生熱愛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個人的終身學校,我從博物館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永遠是博物館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