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國發院報告:全國或有超過9億人已感染新冠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疫情暴發,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馬京晶等人組成的課題組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新十條」出台後約13天,即去年12月20日,全國多地疫情就已達峰,到12月底各地感染均已過峰。截至今年1月11日,全國新冠感染率累積約達到64%,感染人數累積約9億。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該份新冠疫情感染報告對本輪疫情的傳播特徵、民眾感染後的症狀、人群和地區間差異等進行了系統分析。據顯示,本輪累積感染率最高的前三名省份均在西部,依次是甘肅省約91%,雲南省約84%,青海省約80%。據馬京晶介紹,這些感染率是模型估計數據,根據網絡平台上對感染新冠後相關症狀的搜索量計算而得,簡單而言就是對「發燒」、「咳嗽」等症狀搜索上升,即代表感染率上升。

感染率的原始數據主要由脈策數據提供,該公司抓取了國內多家網絡平台上關於新冠症狀的搜索數據,課題組成員就是在這些數據基礎上計算了全國、各省、各城市的感染率。不過馬京晶也強調,完全準確的數據現下不可能得到,此類方法會受到一些影響搜索的隨機因素或固有習慣影響,與現實有一定差距,但仍可以快速全面了解全國各地的大致感染率,對相關部門進行醫療資源的調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今年1月11日的各省累積感染率(模型估計)。(北大國發院)

另一方面,除了大數據方法外,課題組還使用了問卷調查(小數據)方法,在全國共獲取有效樣本11443人。馬京晶表示,大數據與問卷調查小數據相結合的方法,能非常快速、方便地估計出各地每天大概有多少人有買藥、就診、住院等需求,相關政府機構也可使用它以在疫情暴發時能及時預測到發生地區、感染規模等,便於調配醫療物資和醫院資源。

症狀方面,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受訪的感染者都出現了發燒、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味覺嗅覺改變、腹瀉等一種或幾種症狀。82%受訪的感染者出現了發燒症狀,是染疫後最為常見的症狀,其中最高體溫在38.5度及以上的佔比高達75%,發燒持續天數在三天及以上的佔比達46%,使用退燒藥物的佔比高達86%。全國樣本中,約一半感染者在感染後5至7天症狀消失並轉陰,約20%的感染者需要更久。

就地區而言,北部地區更容易出現發燒症狀,中部地區的咳嗽咳痰症狀更嚴重,兩地區的咽痛症狀出現率也高於其他地區,西部地區的味覺嗅覺改變症狀出現率高於其他地區,南部地區更容易出現鼻塞流涕和肌肉關節疼痛症狀東部地區的無症狀率略高於其他地區。北部地區症狀消失所需天數也最長,為6.9天,其次是西部地區的6.7天,南部地區則最短,只有5.7天。

受訪者中有76%的感染者認為感染新冠後,難受程度要高於自己以前最嚴重的流感或感冒。(北大國發院)

調查還發現,感染症狀也存在性別差異。受訪者中,女性更傾向於認為新冠比流感或感冒更難受。同時,女性的咽痛、鼻塞流涕和咳嗽咳痰等症狀出現率均明顯高於男性,症狀消失所需天數更長,鼻塞流涕和咳嗽咳痰用藥率也更高。

在主觀感受上,受訪者中有76%的感染者認為感染新冠後,難受程度要高於自己以前最嚴重的流感或感冒。

各地區的用藥需求。(北大國發院)

此外,各地區的用藥需求隨感染症狀差異也表現出明顯不同。北、中、西部地區的發燒用藥率均接近90%,南部地區的腹瀉用藥率高於其他地區。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區在五類症狀對應的用藥率排名中,除腹瀉用藥率位於第二外,其他症狀用藥率均大於等於另外四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