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青年人工低是因能力不夠?專家的發言為何一石激起千層浪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現在很多年輕人真的很不像話,沒有錢花了就覺得是父母給的太少,或者覺得企業、老闆給的工資太低。其實很少有年輕人反思,可能是自己的專業素質、個人能力不夠,所以才有這麼低的工資。」

這一番話,將中航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鄧海清送上了微博熱搜榜首。大量中國網民對鄧海清的言語表示反感甚至憤怒,認為他這是在PUA年輕人。PUA的全稱是「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訕藝術家」,現在成為了網絡用語,形容在精神上打擊人。

鄧海清的個人簡歷相當優秀,屬於妥妥的中國社會精英。他在復旦大學獲得金融學博士,在人民銀行開展金融學博士後研究。在學術方面,他任中國頂級名校人民大學的客座教授和北京師範大學的特聘導師,研究方向重點覆蓋中國宏觀經濟、政府政策、貨幣政策、海外宏觀、國內外金融市場等領域,對於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大宗商品等大類資產配置有研究,著有《金融新格局》《利率市場化:突圍中國債務困局》、《泡沫的終結》等書籍。

中航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鄧海清。(網上圖片)

在商業方面,鄧海清曾就職於國金證券研究所宏觀策略組,任宏源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還是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華爾街見聞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中航基金首席投資官。

內地專家稱青年工資低因能力不夠 以越泰舉例:一半錢幹一樣的活

他還是2013年和2014年新財富上榜分析師,是2016年第一財經年度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同時也是《上海證券報》、財新網、FT中文網等專欄作家,並且曾在上海市政府任職多年。

如此光鮮的履歷和成就,可謂政學商三界通吃,普通人哪怕收穫得其中一樣,都可以說達到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也許是沈浸在上層社會中太久,鄧海清在發表此番言論的時候,沒有把年輕人當活生生的個體,而是作為「人力資源」來談,還對比起了勞動力的「性價比」。

他在2023年長白山高峰論壇開幕前夕接受採訪時說,以中國國內的很多年輕人來講,「其實你幹的這點活,可能在泰國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的一半的工資就能幹和你一樣的活」。

居高臨下的冰冷態度,激起了網民們的抵觸情緒:「同等房價,在泰國和越南別墅都好幾棟了。」「越南泰國的消費水平有我們高麼?我們工資確實低啊。」「比越南泰國,你怎麼不比美國呢?」「工資對標越南,產值又要直追英美。」

中國房地產價格高昂。(中新社)

一石激起千層浪,反擊鄧海清的很多帖子也上了熱搜。從諸多留言來看,鄧海清和網民們的觀點之所以產生分歧,是因為網民不覺得能力是唯一影響工資的因素,高物價、高房價、就業機會、家庭出身、行業領域等方方面面都影響收入,不應該單純地對比工資數額,而且談到「勞動力的性價比」這件事,就完全站在了企業和管理者的立場,忽略了年輕人的感受。

還有網民引用統計學的概念說:「關聯不成因果。」如果以線性回歸觀察能力和工資的關係,即使二者相互關聯,也並不意味著存在因果關係。鄧海清作為這樣一名背景深厚的專家,卻刻意模糊關聯和因果之間的概念,邏輯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另有人認為,當下年輕人所獲得的機會,遠遠比鄧海清年輕時那個年代少。1980年代大學畢業的本科生,面臨的是一個百廢待興、人才奇缺的時代,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頗受重用,任職提拔年限卡得也不嚴。雖然物質條件很艱苦,但對個人發展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而現在很多崗位,不管是本科,還是碩士,甚至博士,都要一步步熬。很多能力、素質和學歷都不差的年輕人,卻面臨提拔晉升艱難的困境。

內地青年回鄉過年有壓力。(中新社)

有知乎帖子就寫到,現在一些身居高位者,並不是他們的初始能力和綜合素質高,而是趕上了好的時候,剛畢業就能參加重要的工作,沒乾兩年就能到小領導的位置上去鍛鍊,還常常主導一些急難險重的大事情,自然得到了鍛鍊和提升的機會,不斷提升和進步。如果現在的很多大學生,能有他們那樣的鍛鍊和成長機會,他們的進步和提升,會更快,也會取得更高的成就。

「很多像鄧海清先生這樣的成功人士,年輕時物質條件艱苦,似乎一路篳路藍縷才走到今天的高位,他們也就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這一切都是靠我的努力和能力。但沒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脫離時代和環境的紅利。」

「如果把現在這些身居高位的領導們拉回他們八九十年剛工作時,和現在畢業的大學生比,他們會被虐得渣渣都不剩。」

為什麼短短幾句話,引起這麼多批評聲?

鄧海清是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上述的話。其實,整個採訪長達一個小時,招來年輕網民廣泛反對的發言則不到一分鐘。

短短幾句話能引起潮水一般的批評聲,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當前巨大的社會壓力下,中國年輕人對現狀深為不滿。現實中,並沒有那麼多躺平的年輕人,每個人都在暗戳戳的努力,卻尋找不到多少機會。鄧海清把能力和工資直接掛鈎,傷了很多人的心。

有評論就寫道:「在年輕人極苦的今天,這個社會總是在自上而下的傲慢俯視里,指責挑剔年輕人,怪他們躺平,怪他們不上進,怪他們不願進廠,怪他們不願生娃,怪他們不願買房……始終是誇誇其談天下事,不肯俯首看蒼生,十分可氣。」

智聯招聘今日發佈一份《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在已經拿到Offer並完成簽約的應屆畢業生中,平均簽約月薪為6507元(人民幣,下同,1265新元)。其中,簽約月薪達到1萬元以上的佔比10.7%,3000元以下月薪的畢業生佔比6%。

如果以6507元的平均月薪來算,除去食宿和貸款等生活花銷,年輕人的存款所剩無幾,更不提一二線城市的高昂房價,是壓在無數人身上的大山。當前獨生子女一代,未來還需要獨自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不難理解為什麼鄧海清成了情緒的發洩口。

【本文獲新加坡《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