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開放7年 廣州等市發布學位預警 專家揭「上學難」背後原因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2016年1月1日,內地結束計劃生育政策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過去7年,當年出生的二胎兒童已到入學年齡。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多地已於近期發布中小學學位預警。廣州上百所學校學位出現供給緊張,浙江樂清市、長春、成都等地也相繼出現此類現象。

學位預警指學區內預期生源數量超出了學校的接納能力。其中,級別最高的為「紅色預警」,表示施教區內適齡兒童(少年)人數達到或超過學校擬招生計劃數的100%。

1月9日,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發布2023年公辦小學學位預警通告,預測區內17所公辦小學(校區)低年級可能學位供給緊張。南沙、荔灣、從化、番禺多區也相繼發布「學位預警」。

浙江樂清市教育局此前也表示,部分公辦小學、初中2023年-2025年適齡入學學童人數超過擬招生計劃數,20餘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呈現「紅色預警」,還有學校呈現「黃色預警」。

學位預警可以提醒家長,哪些學校學位緊張,以提前應對。近年來,學位預警已成常態。在這背後,也是教育、資源、人口等問題的進一步集中。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家長嚮往優質教學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引發學位緊張的原因不是數量問題,而是教育資源招生不均衡所致。政府應當實現當地學校之間的均衡,避免出現學校之間差距過大的情況。

升學專家梁挺福亦稱,「現在各地都在搞人才引進,但是有關孩子入學的學位建設是遲遲落後的」。另外,在中國學位往往和戶口及房產綁定,就近優先錄取,因此家長可選擇的學校並不多。若無法就近入學,則不得不搬到更容易入學的地區生活。而私立學校學費昂貴、教學質量參差,多數家長不會輕易選擇。

出生人口帶來兩難選擇

雖然學位緊張,但是出生率下降是当前不爭的事實,2022年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有聲音擔心,擴建校園可能會在未來造成閒置。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建議推進「小校小班」建設,不僅可提高教學質量,亦可避免因人口減少導致學校、老師遭撤。另通過購買私立學校學位,為適齡兒童提供學位,探索義務教育多元辦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