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地熱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年內天津投用 將實現清潔供暖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今年底,中國首個地熱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將在天津市落地投用。通過改造,天津經開區第一大街的欣園換熱站的地熱將會重新利用,在今年冬季實現清潔供暖。

目前,技術人員正在欣園換熱站內調試養護設備。改造負責人、天津浩鴻科技公司泰達項目經理李文龍介紹,欣園換熱站涉及的供熱面積預估約15萬平方米。原有的單採地熱開採,採完水不回灌屬於浪費資源,但經過改造可做到取熱不取水,基本上保證井水資源的平衡。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共包括4個單採地熱井,均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隨着地熱開發利用規模擴大,4個井的出水量逐年減少,且因建設年代久,未配套建設回灌井,已經停止取熱7、8年。

面對供暖企業的兩難,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地礦局、天津地熱院及勘探設計單位主動對接,共同探索出由建設單位負責前期改造、供熱企業在託管期內逐年購買熱源的新模式。

2023年4月,隨着天津經開區欣園能源站地熱井完成與供熱管網的對接調試,天津市首個地熱領域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入試運行。(微博@網信天津)

據了解,該項目由天津地熱院投資6400萬元(人民幣,下同)完成地熱井勘查開發、鑽井施工、能源站建設、監測維保等工作。項目建成後,天津泰達熱電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在5年託管期中,以購買熱能的方式委託天津地熱院管理。

隨着經開區4口地熱井的改造全面完成,標誌着全國首個地熱領域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在天津落地。

天津泰達熱電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天大介紹,通過地熱資源的應用,預計節煤每年是700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843噸。同時,成本亦能大大降低。初步測算,地熱比燃氣鍋爐產生的熱量蒸噸,每噸降低100元。

天津是中國地熱供暖規模最大的城市,上世紀八十年代,經開區就開始利用地熱資源為生產生活供熱。目前,天津各區擁有超過700個地熱井。為更好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該市還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地熱開發利用動態監測網絡。

天津市地熱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天津地熱勘查開發設計院)

天津地熱勘察開發設計院首席工程師楊忠彥介紹,系統會監測水溫、水量、儲存、壓力等動態變化,實時上傳每一儲層的地質參數,防範在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過程的系統性風險的出現。

清潔供暖方式主要包括清潔燃煤供暖、天然氣供暖、電制熱供暖、地熱供暖、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太陽能供暖、工業餘熱供暖、核能供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