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莫高窟60年 樊錦詩獲小行星命名 再捐千萬用於敦煌研究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樊錦詩從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談會今日(10日)在敦煌舉行,會上正式命名編號381323小行星為「樊錦詩星」。

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樊錦詩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布的公報顯示,樊錦詩為中國石窟考古與保護作出重大貢獻,構建了「數字敦煌」和綜合保護體系,為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提供範例。

繼向北京大學捐資1000萬元支持敦煌學研究後,樊錦詩再向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捐資1000萬元,用於敦煌文物事業發展和急需人才培養。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介紹,「381323」可解讀為:38年出生的江南女子,1輩子用心守護敦煌石窟,繼常書鴻,段文傑之後擔任敦煌研究院第3任院長,橫跨自然與人文科學2大領域,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3個方面作出傑出貢獻。

樊錦詩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曾獲「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被譽為「敦煌的女兒」。

1963年,樊錦詩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後到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60年間,她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保護事業,走遍莫高窟的每一個洞窟,看遍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守望著莫高窟裏的歷史滄桑、文化紛繁。

60年間,樊錦詩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保護事業,走遍莫高窟大大小小的洞窟,看遍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被譽為「敦煌的女兒」。(微博@新華社)

樊錦詩將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管理工作當成終身事業。1987年,莫高窟被批准列為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申遺的申報材料全由樊錦詩手寫。在她的推動下,一系列保護條例和保護規劃出台。

為了讓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樊錦詩又帶領團隊建立起系統的「數字敦煌」資源庫,讓敦煌文化與藝術真正地走出洞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