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兩大黨沉悶 「第三黨」之爭擦出火花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默克爾與舒爾茨的選戰看似勝負已定,但選舉並非就此完結,選民在投票日的選擇將決定她未來的執政夥伴是誰,從而影響來屆政府政策取向。基民盟必須贏取過半數議席才可單獨執政,但民調顯示出現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事實上,德國(或西德)戰後甚少有政黨單獨執政,默克爾在過往12年都有執政夥伴,2005年上任時是社民黨,2009年換上同屬中間偏右陣營的自民黨,2013年以來再與社民黨組成「左右大聯盟」。

政見分歧大 增籌組政府難度

社民黨在今次選戰中與默克爾決裂,令「左右大聯盟」重現的機會降低,但無法排除。畢竟默克爾要拉攏其他政黨難度不小。目前較多人討論的是「基民盟+自民黨+綠黨」的三黨組合,人稱「牙買加聯盟」。這個聯盟既有長年與基民盟合作的自民黨,提供經濟及外交政策上的專業能力,又能吸收代表進步力量的綠黨,採用它主打的環保政策,或許是默克爾在未來四年執政的最佳選擇。可是綠黨與近年向右轉的自民黨政治光譜相距較遠,自民黨黨魁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更於9月初表示「不能想像出牙買加聯盟」,兩黨主要分歧主要在於移民及能源政策。

如果默克爾籌組政府失敗,而社民黨表現合格的話,德國其實仍有可能出現一個由社民黨領導加上綠黨及左翼黨的全左翼政府。若出現這情况,德國將會是自2005年後,首次選出社民黨總理,而左翼黨亦得以首次在全國層面執政,但「雙紅一綠」組合成功機率仍低。按目前民調數字計算,三黨的總支持率未過半,難以籌組多數政府。更何況,前身有着濃厚共產主義色彩的左翼黨雖然在近十多年來完成了不少改革,但與社民黨等傳統主流政黨依舊有不少隔閡。2005年,基民盟之所以得以執政,其實也是因為社民黨放棄了和左翼黨前身民社黨組閣的選項,轉而加入基民盟陣營。

全方位了解德國大選2017,立即鍵入【德國大選專頁】

(香港01)

「第三黨」之爭愈趨激烈

單看籌組政府的困難,其實能看出德國政治目前的穩定狀況有可能在未來不能持續的端倪。在聯邦政府成立後近60年多年間,德國政治其實長年只得三個主要政黨,分別是基民盟、社民黨及自民黨,自民黨作為較小的勢力,長年扮演「造王者」的角色,在聯邦首50年的歷史內,有41年都是執政聯盟一部分,曾是德國政黨政治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自民黨的歷史就幾乎等同德國政黨生態的寫照。自民黨壟斷第三黨地位的狀況到1983年遭打斷,綠黨於該年進入議會,自此德國議會就變成兩大黨加兩個小黨的格局,在1987年更演變成兩大三小之局,使「第三黨」的競爭日益激烈。自民黨的「造王者」地位亦屢遭挑戰,2009年大選雖然成為執政聯盟一部分,但2013年大選政黨票得票首次不足5%,以0.2個百分點之差丟失所有議席,一夜間由執政黨跌至連在野黨都不如的地位。

德國另類選擇黨領袖魏德爾(Alice Weidel),因被指是「極右」,在電視辯論中途離場。(路透社)

今次大選的「第三黨」之爭比以往各屆選舉都更激烈,今屆更有可能有六個黨派躋身聯邦議會,將為聯邦史上最多的一屆。競逐「第三黨」地位的四個小黨分別是自民黨、左翼黨、綠黨及近年冒起迅速的另類選擇黨,而他們於最新民調中的支持率,分別是9.5%、9%、7.5%及12%。他們競爭激烈程度,在9月5日的五小黨(加上基民盟的姊姊黨基社盟)辯論中完全展現,過程比舒爾茨及默克爾以相同政策「對壘」更精彩,當中激辯亦不限於左右對決。

當被基社盟代表朔伊爾(Andreas Scheuer)直指為極右政黨時,另類選擇黨領袖魏德爾(Alice Weidel)竟戲劇性中途離場,左翼黨黨魁巴爾奇(Dietmar Bartsch)則斥責綠黨領袖對其黨派環保議題記錄的質疑,「所說的全錯,是非常無恥的謊言」。

各個小黨毫不留情地攻擊對方,務求在緊湊的選情中跑出。就兩場辯論的成效來看,《經濟學人》駐柏林首席記者Jeremy Cliffe認為,小黨針鋒相對探討的重要議題,甚至比默克爾與舒爾茨更多、更有效。

最為諷刺的是,較有效的討論是由更激進的言詞中體現,四黨競爭白熱化顯示德國國內對立在默克爾任內愈演愈烈。作為德國總理的默克爾,在過往12年沒有着手解決這些問題,而且德國未來四年很可能要依靠「第三黨」來塑造。默克爾一直以穩定為先,不講求意識形態的政府,或會因「第三黨」愈趨激進而出現變化。

德國自民黨黨魁林德納,致力重塑黨的形象。(路透社)

自民黨重塑新路線 基民盟尋合作夥伴

極右及極左政黨的支持率是四個小黨內最高的兩個,基民盟的潛在合作夥伴自民黨在2013年遭踢出議會後,四年間經歷一段重整期。在這段期間,該黨最有名的兩位政治人物——前外交部長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及促成兩德統一的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均在2016年去世。

精神領袖的離開,反而為現任黨魁林德納帶來重塑政黨路線及形象的大好機會。林德納主張收緊移民政策,並列出一系列的經濟自由主義政策,希望能吸引從前支持自民黨的城市精英及中上階層人士支持。

以往自民黨路線在民眾眼中較不清晰,它們對外亦強調自己「造王者」的角色,希望國民能授權他們影響兩大黨的政策,最終導致2013年的慘劇。林德納的改革方向雖然將黨支持率拉回5%以上,但其政綱缺乏政策靈活性,與綠黨在國民非常關注的移民政策上互不相容,參與組成執政聯盟的難度很大,加上「第三黨」碎片化,及不能合作的極右壯大,更使基民盟或社民黨未來尋求合作夥伴難度大增,同時也增加政治協商難度,對德國政局及社會穩定,絕非喜訊。

綠黨、另類選擇黨、自民黨、左翼黨均有可能進入聯邦議會。(路透社)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