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歧義多 食品界同意統一食用期限標籤 冀減食物浪費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食物包裝上小小的食用期限標籤總有一種魔力,比起親自對食物「望聞問(媽媽)切」,我們都寧願相信數字;但有否想過,「此期不同彼期」。
周三(20日)全球最大食品企業同意統一食用期限標籤,期望以消彌消費者誤會而減少食物浪費。

食用期限標籤不一令消費者混淆,業界同意統一標籤,希望減少食物浪費。(VCG)

現時市面的食品食用期限標籤層出不窮,有「銷售期限」(sell by)、「陳列至此日期前」(display until),「此日期過期」(expires on)、「此日期前食用」(use by)及「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等。研究指出,這些紛亂的食用期限標簽是食物浪費數字高企的一大元兇。單單在美國,已有40%購買的食品被浪費。

今次「標籤革命」預料會在2年內,將所有標示食用期限的標籤統一為「此日期前食用最佳」(best if used by)及「此日期前食用」(use by)兩種。「此日期前食用最佳」代表食品在期限後風味可能變差,但仍然安全可食用。另一種「此日期前食用」則用於易變質食品,消費者需要在期限前食用,並於期限後棄置。

計劃發起人是全球消費品行業網路消費品論壇(CGF),400多家大型跨國企業均是會員,包括雀巢、家樂氏、金寶湯、亞馬遜、沃爾瑪(Walmart)及特易購(Tesco)等。企業亦同意加強教育消費者有關廢棄食物問題。

對抗食物浪費組織ReFED列出多個減少食物浪費的政策。(Quartz)

「統一食用期限標籤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去減少家庭棄置仍可食用的食品。為他們節省金錢,又可減少環境足跡。」消費品論壇發表的聲明指出:「浪費及棄置食物是氣候變化的重大原因,佔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8%。」

計劃會首先在美國、英國及日本推行,現時全球每年約有13億噸食物浪費,平均每個英國家庭每年棄置約價值700英鎊(約7350港元)的完好食品,美國的數字則約為1500美元(約11700港元)。

根據對抗食物浪費組織ReFED數字,透過推行統一食品標籤,美國每年便可節省價值18.2億美元(約142億港元),再加上加強對消費者有關食物浪費的教育,共可節省44.8億美元(約349億港元)。其餘減少食物浪費的政策包括減少食品份量,及無餐盤計劃(刻意令消費者需要多走一趟添加食物)等。

(Quartz/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