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大會在爭吵中落幕 中國為何受批評?

撰文:聶振宇
出版:更新:

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為期12天聯合國氣候大會,歷經「加時」、爭吵後落幕。包含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被批評阻撓談判進程。

會議結束後,與會國代表、觀察員和環保分子,甚至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均感到失望,古特雷斯說:國際社會錯失一個應對全球暖化危機的重要機會。(VCG)

爆發公開爭吵

經歷兩周的談判、比原定計劃延長兩天之後,在馬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12月15日落幕,而各國圍繞碳排放交易機制的分歧卻依然沒能消除。

峰會期間,就閉幕聲明究竟應當以怎樣的措辭來呼籲各國兑現提高目標的承諾,與會代表發生了激烈爭執。協商過程也並不順利,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因針對核心議題有歧見,導致最終協議遲遲難產。不少外交官把澳洲、巴西、中國、日本、沙特阿拉伯與美國列為主要反對大會協議的國家。

+8

14日,本屆氣候大會的主席國智利環境部長施密特(Carolina Schmidt)公開了大會草案內容,但立即引來各界批評,因為外界認為該協議內容會導致全球無法達成2015年訂下的減碳目標。一些最不發達國家、拉美及加勒比地區和中國的代表因為草案體現的雄心不足而要求修改。

為了避免談判破裂,施密特與多國代表分別進行了一對一的會談。最終,在「加時」40小時後,施密特宣布各方終於就閉幕聲明達成了共識,這也是歷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延時最長的一次。

被點名反對大會協議的中國為此做出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1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於各方未能就核心議題達成共識感到遺憾。中國雖然面臨改善民生的艱鉅任務,但仍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與國情的國際責任,並承諾持續與各國合作推動《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

未來的挑戰

一些專家認為,目前氣候變遷面臨的主要挑戰包含巴西主張的「排碳審計機制」(carbon accounting approach),以及澳洲主張的新舊「減碳信用」融合策略。各界認為巴西的提案莫名其妙,而澳洲的提案則是投機取巧。

德國之聲稱,巴西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指控歐盟與發達國家食言,認為他們未如先前承諾的動用資金來資助貧窮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的任務。全球一些最貧窮的國家也認為自己的利益在大會中被遺忘了。

參加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期間,巴西被指多次「作梗」。(Reuters)

施密特對於各國無法針對氣候變遷目標達成共識感到傷心,但也承認建立碳市場的議題使協商變得困難。她在記者會上說:「一些主要碳排放國仍沒有意願或政治成熟度來達成共識。」

按計劃,英國是下一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主辦國,該會議預計於2020年11月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舉行。歐洲氣候基金會主席蒂比亞納(Laurence Tubiana)提出,為了讓氣候變遷的承諾與科學所呈現的事實更相符,下一屆大會的主辦國必須結合更多國家,並強迫反對協議的國家公開解釋他們的想法。「這代表主辦國必須展開不少外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