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專家:這些棘手問題仍懸而未決

撰文:王晶晶
出版:更新:

中美兩國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專家稱,協議緩和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長達18個月的爭端,但也留下一些尚未解決的棘手問題。

中國財政部1月16日發布關於協議的中英文版本。該協議主要包括中美雙方在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問題上達成的共識。

第一階段協議未提及中國大規模產業補貼問題

然而,《紐約時報》16日發表文章引述分析人士稱,協議沒有觸及中國政府對產業的大規模補貼,而這曾是特朗普總統發動貿易戰的緣由之一。

雙方在最初幾輪談判中討論了產業補貼的問題,也曾形成過一份包括產業補貼的超過150頁的協議,但是中國官員拒絕進行結構改變。當88頁的協議公布時,削減補貼的任何承諾均已被取消。

中國對某些企業的慷慨補貼、政府在經濟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對外企的系統性歧視等被稱為中國經濟的「結構問題」。

部分棘手問題將在第二階段談判中解決

路透社16日也發表了評論文章稱,分析人士表示,該協議未能解決導致貿易衝突的結構經濟問題,未能完全消除拖累全球經濟的關税。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也承認,有必要與中國進行進一步談判,以解決一系列其他問題。

農民自由貿易組織發言人瓊斯(Michelle Erickson-Jones)在一份聲明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表示,該協議沒有結束對美國農產品出口的報復式關税,讓農民愈來愈依賴中國政府的採購,也沒有解決重大的結構變化。

儘管該協議可能對美國農民、汽車製造商和重型設備製造商起到提振作用,但一些分析人士對中國將其他貿易夥伴的進口轉向美國的能力提出質疑。

第一階段協議內容推動中美貿易關係良好發展

白宮方面16日表示,該協議的核心內容是中國承諾在未來兩年內至少再購買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和其他商品及服務,高於2017年1860億美元的購買底線。

根據白宮公布的一份協議文件,這些承諾包括540億美元的額外能源採購、780億美元的額外製造業採購、320億美元的額外農產品採購和380億美元的服務採購。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未來兩年,中國企業將根據市場情況,每年購買4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16日告知霍士新聞(Fox News),該協議將在2020年和2021年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0.5%。

中國官媒央視16日稱,簽署這項協議之後,中國將不斷為國內民眾供應美國奶製品、家禽、牛肉、豬肉和加工肉類等產品,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