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美法學者憑基因剪刀獲獎 華人科學家張鋒成遺珠

撰文:房伊媚
出版:更新: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0月7日揭盅,法國科學家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及美國科學家杜德納(Jennifer Doudna)憑開發「CRISPR / Cas9」基因剪刀(一般簡稱CRISPR剪刀)獲獎。多間媒體報道,美籍華人生物工程學家張鋒(Feng Zhang)成為遺珠。

3人曾同獲唐獎

卡彭蒂耶及杜德納開發「CRISPR / Cas9」基因剪刀(一般簡稱CRISPR 剪刀)技術,令基因體編輯工作邁向新一步。至於38歲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張鋒則是對Cas9系統進行獨立的改良實驗,率先在哺乳類和人類細胞進行成功的基因體編輯。他更進一步改良「同時編輯多個基因」、以及「同源性基因修復」的實驗方法。

2016年,張鋒、卡彭蒂耶及杜德納一同獲頒唐獎(Tang Prize),該獎由台灣企業家尹衍樑捐助設立。由於諾貝爾獎每個獎項最多可授予3名得獎者,但這次張鋒不在名單上,成為遺珠,美國《科學》雜誌報道,不少科學家本來預期張鋒會一同共享殊榮。張鋒出生於河北石家莊,11歲隨家人移居美國。

兩方曾爆專利戰

在獎項之外,張鋒與今次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就CRISPR技術有專利爭議。卡彭蒂耶及杜德納在2012年6月發表她們的研究結果,比張鋒領導的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團隊早7個月,兩方之後出現「專利之戰」,法庭及後的多次裁決皆指張鋒團隊的專利有效,官司至今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