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美食家不只在日本 獨食潮風行世界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天已黑,放工夜歸。走進便利店雪櫃前,雙眼掃視,隨手拿起一盒飯,轉身付款便離開。今夜你沒有「飯腳」,只得一人,正好能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劇,為今日的辛勞畫下句點。
從何時開始,你也習慣了一個人獨食,樂得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不過,你不是唯一,在世界各地,愈來愈多人選擇獨自用膳,在餐桌上只有一人分量的食物。

獨食的風潮興起,餐廳都因應需要改變座位或餐品的設計。(iStock)

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獨自用膳成為了一件最平凡不過的事情。食品顧問公司The Hartman Group的調查報告指出,有46%的美國成年人都表示習慣一人用餐,吃飯變得隨便簡單,不再拘泥於要有前菜、主菜、配菜以及甜品。該公司行政總裁德梅里特(Laurie Demeritt)表示,如今「一杯砂冰及一支能量棒,便可成為一頓午餐。」

若要快速解決飢餓的感覺,便利店、三文治店便是切合需要的選擇,雪櫃架上擺放了一列壽司、飯團、沙律、以及叮叮飯盒。吃一頓飯毫不費時,即使是加熱叮叮也只消數分鐘。進食的形式變得靈活,更常在活動行程之間完成,德梅里特指「我們在車中、走到街上、或更常見的是在枱前,便已吃掉一餐。」

餐廳利用酒吧枱的設計以便招待一人食客。(iStock)

頹有頹食 貴有貴食

不過,獨食的潮流並不僅局限於「頹食」,獨行俠亦會選擇到餐廳吃飯。市場研究公司NPD Group業界研究員賽費爾(Darren Seifer)分析美國的情況指「每一餐變成了一個人的事情,即使晚餐也是。無論外出或是在家用膳也是自己一人。」

餐廳訂座網站OpenTable,根據平日經網站訂桌的顧客統計得出,一人訂座的次數在兩之年內上升了62%,成為了增長最高的訂枱人數類別。

一個人在餐廳吃飯是需要膽量,必須忍受旁人投射的奇異目光。以韓國為例,若單人匹馬走進餐廳,不是所有餐廳都會願意招待,隨時有機會換來「我們接待最少兩人」的回應婉拒;部分餐廳菜單更只有兩人或以上的套餐選擇,獨缺一人菜式。

不過,有餐廳卻反其道而行,主動吸引一人食客,追上這股獨食風潮。韓國明洞烤肉店風順(Bongsuni)市場部負責人洪英秀向《香港01》記者指出,他很早便觀察到韓國一人住戶愈來愈多。在1990年,韓國的獨居戶只佔整體住戶的9%;但在過去20多年間,單身住戶大幅度上升,在2012年已佔整體住戶的15.8%,到了2015年更再次大幅增至27.1%。

由於看到獨居戶增加趨勢不可擋,風順在5年前便特別為獨食者設計了一人菜單。洪英秀表示,韓國的基本膳食是由飯、湯、以及不同小菜組成,對於一人住戶來說,實在難以自行烹調,而接待一人食客的餐廳又不多,於是他們便早着先機,設計一人菜單,提供家庭菜式予一人食客。

風順的做法成功討好了本地及海外的食客,在網上搜尋韓國接受獨行俠的餐廳,便會看到網民推介。

在一蘭吃拉麵,由點餐開始或許只能看到待應的一雙手。(一蘭提供)

以木板分隔座位 旁若無人獨自用餐

在繁華的城市生活,或許也渴望擁有獨處的空間。英國心理學家詹姆斯(Judi James)指:「獨食成為吸引人的概念,一點也不驚奇。我們身處的世界不斷需要與同事、顧客、朋友及家人在實際及社交媒體上溝通,因此人們更渴望獨處。」

日本拉麵店一蘭,便提供了獨處的空間,如果顧客第一次走進一蘭,會對舖內的佈局感到好奇,就像是回到學校圖書館的自修室一樣,每個座位都用木板分隔開,就如自修枱。顧客只需要把對拉麵的偏好,軟硬程度、湯底都透過紙筆交代,侍應收到點菜紙後,在「自修枱」前方拉開竹簾,便遞上一碗拉麵,過程沒有任何眼神接觸,也不用溝通,食客便可以旁若無人、靜靜地吃畢一碗拉麵。由點菜到食畢,或許只能看到侍應的雙手。

一蘭在餐桌設置木板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食客感受食物的滋味,迎上這股獨食的風潮只是一個巧合。在1960年創立時,座位設計並非如此;直至1993年時才由董事長兼社長吉冨學改變座位的設計。一蘭美國市場發展部總監磯田はな(Hana Isoda)向記者表示,「在進食時,有很多東西會讓人分心,如噪音、同伴和在附近走動的侍應。在座位加設木板後,便只有你和食物,專注於拉麵的味道。」

時至今日,食客對於以木板分隔的座位設計意見不一,有的仍然會認為很奇怪,不過有更多人認同這個理念。Hana Isoda指出在步伐急促的生活,一蘭可切合打工一族想快速用膳的需要。她又笑說:「就算要與同事一起用膳,有人想要少許個人空間卻未敢宣之於口時,一蘭都可以是很好的選擇。」

此外,自修室式座位的設計亦更容易讓顧客選擇獨自用膳,避免受到拒絕或打擾。拉麵曾是日本相對廉宜的食物,若有女性在街上不顧儀態地吃,或者想要求增加分量,可能需承受旁人議論的壓力,而一蘭的座位設計便可以避免這個情況。

一蘭亦在紐約開設第一間分店,駐足在全球金融中心,Hana Isoda認為在如此擠迫的城市,食客也需要一個獨自用餐的地方。

孤獨的美食家不感孤獨

為趕上這股熱潮,接待一人食客,有餐廳會選擇放置一張長長的酒吧枱,讓顧客不用面對陌生人或留空的椅子,避免尷尬。德州奧斯汀的餐廳Foreign & Domestic東主及廚師埃利奥特(Ned Elliott)指酒吧枱對餐廳及顧客而言都是雙贏的局面,食客不會感到尷尬,而餐廳又不用失去獨食者的生意。同時因應獨自旅行的風氣,餐廳亦能招待一人旅客。

一個人獨食不一定代表孤獨,而可以是享受食物的樂趣,或者想要在寧靜的環境中,享受獨處的時光。正如行政總裁德梅里特所言,「現今社會已更接受獨食。這是現正發生的、確實的文化轉變。」

韓國對抗獨食偏見

在韓國,獨食還未成為被廣為接受的事情。

在首爾居住,今年33歲的張熙碩(Jang Hee-Seok,音譯)指,「我覺得大眾仍然覺得若某人獨自用膳,便是他的社交生活出現了問題。」韓國文化偏好群體活動,他們一起吃飯,一起活動的習慣被稱作「noonchi」。大部分餐廳均為群體而設,在菜單上多的是二人烤肉餐、或是大夥兒一齊吃的部隊鍋,若獨自一人到餐廳用膳,會受到其他食客注視打量。

在韓國網絡上流傳一張「獨食等級表」,以便利店為第一級,其次為快餐店,第十級為在居酒屋吃飯。張熙碩坦言餐廳不甚歡迎獨行俠,尤其是在繁忙時間,一個人便佔據了一張四人枱。餐廳座位設計多為群體食客而設,要一個人走進餐廳,都需要強大的勇氣。

韓國被稱為「Honbab」的獨食者,近來發起活動反抗偏見。在網上一個關於獨食的卡通漫畫興起,內容講述一個男人到餐廳吃飯,餐廳老闆娘問:「你說什麼?你沒有朋友嗎?」其他食客也側目,議論紛紛說「看看他」、「他怎能獨自一個用膳?」、「他不感到羞恥嗎?」卡通引起網友共鳴,有人把卡通印在T-shirt上,在街上穿着,反映社會偏見。

今年8月,有組織更發起實際行動。190人相約一起在高陽市不同餐廳內用膳,規矩是不能與任何人談天交流,能夠堅持的即可免費吃那頓飯,犯規的則要付費離開,目的便是要改變大眾對獨行俠的偏見。

活動是否成功?參與者大多都採用邊食邊看手機的策略,在10分鐘內吃畢離開,雖然沒有犯規,但這樣快速吃畢,似乎未能享受到食物的滋味。

雖然韓國社會對於獨食者的偏見仍然存在,但獨食者增加卻是無法視而不見的趨勢。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韓國平均工時比其他發達國家還要長,在2014年平均全年花掉2,124小時,僅次於墨西哥。工時長令上班一族無暇煮食,而政府統計數字亦顯示一人住戶人數不斷上升。種種因素令獨食族不斷增多,這場反偏見的運動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