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拜登提名伯恩斯 象徵美國駐華大使角色有變?

撰文:朱冠美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提名資深外交官伯恩斯(Nicholas Burns),出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駐華大使提名如獲參議院通過,會填補近1年來美國駐華大使空缺。伯恩斯出自美國外交系統,背景與此前4任駐華大使都不同。美國媒體認為,拜登選用伯恩斯,反映美國駐華大使角色有所改變。

白宮周五(20日)公布,拜登分別提名伯恩斯(Nicholas Burns),以及前總統奧巴馬幕僚長伊曼紐爾(Rahm Emanuel),擔任美國駐中國、日本大使。

伯恩斯現年65歲,是美國資深外交官、哈佛大學外交與國際政治教授。

伯恩斯90年代於克林頓政府下出任國務院發言人,世紀之交擔任美國駐希臘大使,2001年起在小布殊任內出任美國駐北約代表,2005至2008年轉任主管政治事務副國務卿,其後離開華府,加入克林頓時代國防部長科恩(William Cohen)創立的諮詢公司The Cohen Group。

伯恩斯與此前4任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鮑卡斯(Max Baucus)、駱家輝(Gary Locke)和洪博培(Jon Huntsman)都不同,後4者都是民選政客出身,曾經擔任州長或者議員,而伯恩斯政治生涯一開始就進入美國外交系統。

圖為2009年8月18日,時任美國務次卿的伯恩斯在印度新德里出席商務會議。(Reuters)

美國傳媒此前報道伯恩斯是駐華大使熱門人選時,引述消息稱拜登有意改變特朗普政府習慣空降任命的作風,以真正擁有深厚外交資歷的人士,來擔任駐華大使等外交系統關鍵職務,而伯恩斯正正符合條件。

據悉,拜登也一度考慮繼續選擇民選政客出身人士出任駐華大使,背後理論是認為北京比較喜歡與知名『大人物』打交道,此人最好能夠繞過官僚,拿起電話直接與美國總統說話,而大使人選能夠代表總統與中方談判也很重要。

不過,隨住拜登政府有意加強與中國競爭,新任駐華大使的工作,更大程度上會變得只是執行政策,而非參與創造政策。

另外,獲提名擔任美國駐日本大使的伊曼紐爾,此前據報也是駐華大使人選之一。

圖為2011年3月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芝加哥市長當選人伊曼紐爾於白宮會面。(Getty Images)

伊曼紐爾現年61歲,雖然並非職業外交官,但對白宮與國會內部運作十分熟悉。伊曼紐爾曾任克林頓高級顧問,2000年代成為伊利諾爾州聯邦眾議員,並曾任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DCCC)與眾議院民主黨團主席,掌管民主黨選舉機器。

伊曼紐爾2009至2010年在奧巴馬之下出任白宮幕僚長,成為美國總統『大內總管』。他2011年成為芝加哥市長,2019年卸任。芝加哥也正是奧巴馬老家與政治發跡地。

伯恩斯及伊曼紐爾都曾為前總統克林頓服務。拜登政府公布提名消息後,克林頓在Twitter形容,伯恩斯及伊曼紐爾都是精明的決策者、富經驗的領袖和熱心的公僕。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亦對拜登提名錶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