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遭兼併8載 活在俄烏夾縫中 當地人談箇中辛辣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克里米亞(Crimea)原為烏克蘭南部一個自治共和國,2014年在公投併入俄羅斯。翌年民調顯示,當地人看來是基本同意,與在烏克蘭治下相比,他們在俄羅斯統治下生活得更好。但隨着俄烏開戰,他們的想法有沒有變化?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2022年9月30日正式讓烏克蘭東部4個地區納入俄羅斯版圖。類似的事2014年也曾發生在克里米亞。

「入俄」後克里米亞,也成為俄烏戰爭熱點之一。除了之前也遭受數次襲擊,烏軍反攻行動順利之際,克里米亞大橋(Crimean Bridge,又稱刻赤大橋)10月8日被炸。

俄羅斯會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俄軍以兵未血刃的方式軍事佔領克里米亞半島並於16日舉行公投。在公投中,95%選民支持「入俄」。

克里米亞:圖為2014年3月16日,支持俄羅斯的民眾在辛菲羅波爾(Simferopol)集會。(AP)

自覺是俄羅斯人?

美國調查機構蓋洛普諮詢公司(Gallup)與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前稱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廣播事業管理委員會)2014年6月的民調指,當被問及入俄公投是否反映克里米亞人民意願,82.8%受訪者回答 「是」。

當被問及加入俄羅斯會否最終讓他們與家人的生活更好,73.9%受訪者認為「會」,僅 5.5%人表示「不會」。

德國調查機構GfK在2015年2月的民調顯示,對於是否支持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82%受訪者表示「當然會」,11%表示「多數情況下會」,稱「不會」和不知道的受訪者只分別有2%。

生活有何變化

在經濟方面,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皮弗(Steven Pifer)2020年引述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指,2020年克里米亞經濟經濟形勢仍喜憂參半。

在俄烏2014年爆發衝突前,克里米亞旅遊業佔當地經濟約25%,來自烏克蘭、俄羅斯和西方的遊客,以及豪華遊輪的乘客蜂擁而至。但戰爭和引入俄羅斯簽證入境要求,對當地旅遊業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在烏克蘭法律下,美國及歐盟國家旅客前往克里米亞無需簽證。

薩基空軍基地:克里米亞西部的俄羅斯薩基空軍基地2022年8月9日發生一連串爆炸。圖為美聯社2022年8月11日發布、由美國「星球實驗室」公司拍攝的衛星圖片,它顯示俄羅斯薩基空軍基地爆炸後的受損情況。(AP)

儘管莫斯科投入逾100億美元直接補貼並資助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但旅遊業和經濟下滑,再加上遭受西方制裁,克里米亞如今的經濟形勢,看來未如理想。

克里米亞遭俄羅斯吞併,烏克蘭政府減少對這個半島供電,也讓當地人民的生活大受影響。

克里米亞入俄後也出現社會分化的問題,有人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深愛祖國,也有人以自己是烏克蘭人為榮。

他們如今怎麼想?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2016年1月報道,克里米亞即將迎來回歸俄羅斯2周年之際,情況可能出現轉變。

多國2014年宣布「入俄」公投非法,但當時克里米亞人對「入俄」」表示歡迎。不過自此之後,克里米亞在國際上愈來愈遭孤立,又遭西方制裁。

克里米亞人波爾菲羅夫(Dmitry Porfirov)2014年已反對入俄,沒參加公投。直至2015年底,他感覺在俄羅斯統治下生活太不穩定,於是離開家鄉前往烏克蘭利沃夫(Lviv)生活,為2名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

克里米亞大橋爆炸後現出逃潮,車龍長達3公里。圖為2022年10月8日,等候搭乘渡輪離開克里米亞的車龍。(AP)

商人祖布科夫(Oleg Zubkov)原本經營克里米亞最大的2間動物園,其中一間動物園2013年的遊客人數達50萬人,不過如今2間動物園均已關閉。

祖布科夫曾大力支持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並承諾針對任何嘗試進入克里米亞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放出獅子攻擊他們。不過他2016年時稱: 「在烏克蘭統治下,這裏情況很糟,但現在俄羅斯在這裏,情況更糟」。

他對於政府固囿於繁文縟節、貪污、無能感到不滿。

名為Dimiter Kenarov的記者曾報道克里米亞的新聞,他也指出克里米亞的孤立狀態」須結束,因當地情況愈來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