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題】法屬圭亞那的策略性抗爭 由延射火箭到「佔中」

撰文:羅恩賜
出版:更新:

繼荷蘭於3月舉行大選之後,法國迎來今年歐洲第2次大選,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於周日(23日)舉行,世界密切留意中間派馬克龍與極右馬林勒龐的惡鬥。
正當各地媒體聚焦法國本土,遠在南美洲、屬於法國海外領地的法屬圭亞那(French Guiana),就有大量當地人長期抗爭,向法國政府抗議而亦得到國際關注。他們遊行、堵路、罷工,甚至令火箭延遲發射,還與港人一樣「佔中」--港人「佔」領「中」環爭取普選,圭亞那人「佔」領太空「中」心,要求法國為當地提供更多經濟援助。

自從3月起,法屬圭亞那就開始展開漫長的示威抗議,為求向法國政府爭取更多資源。(Getty Images)

圭亞那不是獨立國家,而是法國5個海外大區(overseas regions)之一,也是歐盟一部份。雖然屬法國一部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卻遠不及法國本土,是屬地中最貧窮的地方之一。每逢法國大選前席,就是圭亞那人民向法國抗議、爭取世界關注的最好時機,今次大選也不例外。

▲ 距離法國7000公里以外的圭亞那位於南美洲東北部,西臨蘇利南共和國(Suriname),南邊接壤巴西,北接大西洋,其面積約為8.4萬平方公里,大小與奧地利相若,但奧地利有近850萬人口,而圭亞那卻只有28萬人口,構成其人口的種族繁多。

▋ 示威蔓延太空中心 火箭被迫延遲發射

今年3月,圭亞那當地工會開始籌劃連串抗議行動。3月21日,位於圭亞那海濱城市庫魯(Kourou)的圭亞那太空中心(Guiana Space Center)原定於當天發射一支阿里安5號火箭(Ariane-5),將兩個韓國與巴西的衛星升空。但由於遇上圭亞那的示威,有人在太空中心設置路障,連火箭發射也被迫無限期延遲。

3月27日,在一眾工會的組織下,圭亞那爆發廣泛的罷工行動,癱瘓當地經濟活動;3月28日,工會在圭亞那首府開雲(Cayenne)發起遊行,多達1萬人參與,當中有律師、學生、農民、原住民,示威者揮舞圭亞那的旗幟,重覆呼叫「我們受夠了!」的口號。

延伸閱讀︰圭亞那是什麼地方? 逃獄片《巴比龍》藍本 百年煉獄化身航天中心

法國政府派出內政部長費克爾(Matthias Fekl)及海外部長巴黑格(Erick Bareigts)

▋ 要求法國大開水喉 解決民生問題

示威所為何事?工會領袖撰寫一份長達40頁、包含428項訴求的提案,要求法國提供資金援助,解決圭亞那醫療、教育、農業、安全等方面的重大問題。面對圭亞那的激烈示威,法國政府派出內政部長費克爾(Matthias Fekl)及海外領土部長巴黑格(Erick Bareigts)於3月29日前往當地。

兩位部長於4月1日宣布,願意向圭亞那提供10億歐元資助。然而,工會領袖於翌日拒絕接受法國的提議,要求法國必須提供25億歐元資助,要求法國在圭亞那實行「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助提振當地經濟。法國總理卡澤納夫(Bernard Cazeneuve)稱要求「不現實」。

▋ 工會領袖發起「佔中」

罷工與示威持續,30名工會領袖於4月4日作出進一步行動。當天,他們前往圭亞那太空中心與中心負責人見面。會面後,他們竟然佔領中心的會議室,實行另類「佔中」。數以千計示威者配合行動,靜坐中心的入口外,他們要求法國政府回應訴求,才願意離開。翌日,法國政府重申其立場,一口價10億歐元資助。

4月4日,30名工會領袖佔領圭亞那太空中心的會議室以作抗議。(Getty Images)

▋ 叫價不成抗爭持續

工會領袖與法國政府於4月6日就資助方案達成共識,前者接受10億歐元資助的安排。在一片無力與沮喪下,佔領行動結束,不過,很多示威者仍然深深不忿,繼續商討下一步行動與新的策略,街上路障仍處處可見。在復活節期間,示威者一度停止抗議,拿走街頭的鐵馬與路障,讓圭亞那人可以與家人共度假日。但節日一過,又爆發新一輪示威。

為何圭亞那人如此不滿?作為法國最貧窮的一片土地,圭亞那又為何會擁有一個太空中心兼火箭發射場?

延伸閱讀︰

歐盟分手信現漏洞累英國「蝕桌」? 西班牙欲趁機取回直布羅陀

【01專訪】平行時空的香港?直布羅陀拒回歸 被時代迫出身份認同

圭亞那雖屬法國一部分,但其經濟發展遠遠不及法國本土,是法國最貧窮的區域。(Getty Images)

▋ 經濟落後法國本土 近五成年輕人失業

圭亞那地大人少,不像香港要面對地產霸權下嚴峻的「土地問題」。可是,圭亞那雖屬法國一部分,其經濟發展遠遠及不上法國本土,人均收入只有1.5萬歐元(約12.5萬港元),比法國本土人均收入低一半有多。圭亞那亦缺乏各種基本設施,學校、醫院的數目都不足夠。當地失業率高達23%,在15至24歲這個年齡層,失業率更達到46%,幾乎每兩個就有一個人沒有工作。

位於圭亞那海濱城市庫魯的圭亞那太空中心,是發射火箭的理想場地。(Getty Images)

▋ 佔盡地理優勢 成發射火箭的首選

經濟滯後、基建不足、失業率高,圭亞那能夠撐下去,主要靠法國政府的長期援助;當地九成國民生產總值(GDP),都是來自法國政府。這樣聽起來,對法國來說,這片海外領地只是國家的負累。但原來,圭亞那擁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

二戰後,法國在非洲及亞洲的殖民地都紛紛邁向獨立,法國沒有放棄圭亞那,主要是因為其戰略價值。圭亞那位處北緯5度,非常貼近赤道,而赤道上每一點是整個地球最高速移動的地方(每小時1669.8公里),假若從當地發射火箭上太空,火箭將會擁有同樣的軌道速度,可減少達到該速度所需的燃料。火箭升空時,總會有一陣碎片如雨降下。而圭亞那的臨海地理優勢,降低傷及民居的可能性,在發射火箭時少了一份後顧之憂。

上世紀60年代,法國的航天事業急速發展,圭亞那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1964年,法國政府決定於圭亞那海濱城市庫魯興建圭亞那太空中心,至今仍是法國國唯一的航天發射場。1975年,法國與歐洲多國成立歐洲航天局(ESA),法國亦願意與ESA共用庫魯的太空中心,現在全球有過半商業衛星升空,都在該發射場進行。

在圭亞那不時可看到火箭升空,當地人民會說︰火箭升空了,我們的經濟又何時起飛?(Getty Images)

▋ 爭取更大自主權成抗爭重大訴求

圭亞那太空中心令法國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成為航天工業的強國,擁有國際公認最理想的火箭發射場。但大部分圭亞那人並未分享太空中心的經濟成果,他們的生活水平並未因此提高。

在這次漫長的示威抗議中,圭亞那人民另一重要訴求,是希望為圭亞那爭取「特別地位」。簡言之,就是重新定位圭亞那與法國的關係。圭亞那的領袖認為目前兩地的關係過於單向,抑制圭亞那當地發展。所謂「特別地位」,就是讓圭亞那在各種本土議題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外交政策等其他範疇則留待法國政府決定。

要實現這個訴求,牽涉很多考慮。首先,法國的憲法要求,這種改變需要由圭亞那舉行公投,獲得人民通過才可實現。但其實在2010年,圭亞那已舉行過類似的公投,讓當地人決定是否要將圭亞那從「海外省」(overseas department),變為「海外集體」或「海外行政區域」(overseas collectivity),即是說擁有更多的自治權,就像法屬波利尼西亞一樣。然而,結果有近七成人反對議案,公投未獲通過。事實上,對於能否擁有更大的自治權,公投的結果顯示圭亞那人其實不太在乎,他們要求的是希望法國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在該地,讓他們能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圭亞那人覺得法國政府沒有一視同仁,讓他們一直以「二等公民」般生活着。在其中一場示威中,有一名示威者指着代表「自由、博愛、平等」的三色國旗說:「若他們不能像法國公民般對待我們,我們將會撕毀它。」

就在法國大選首輪投票的前一天(22日),圭亞那的民選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簽署了協議。政府承諾向圭亞那的財政預算增加10億歐元,儘管與圭亞那要求的30億歐元存在一大段距離,但政府承認將優先考慮圭亞那的財政要求,令圭亞那長達一個月的封路、停工及罷市活動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