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不再要求日企賠償 遭痛批「恥辱外交」有如「直接投降」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3月6日宣布,將不再要求日本企業就二戰期間強迫勞動的受害者賠償,以此作為改善兩國關係的重要舉措。但這決定得不到受害者家族的支持,也惹來反對者的強烈批評。

尹錫悅政府表示,韓國將不再要求日本公司賠償,取而代之的是創建一個政府基金,由企業以捐款形式,用以向受害者支付費用。韓國的受害者團體指責這是尹錫悅政府為取悅美國和改善與日本的關係而做出的「恥辱性」讓步,當地協助受害者的律師團隊亦對此作出批評。

「這不僅關連企業,連其他日本企業也無須負擔任何費用,完全是強制由韓國出資支付受害者的解決方案。」「日本1日圓也不用出,是日本完全勝利的結果。」

圖為3月6 日,首爾參與抗議集會,現僅存二戰強徵勞工受害者的楊金德。她表明不會接受賠償方案。(Reuters)

94歲的楊金德(音)是當年的受害者少數仍在世的人之一。她對政府的解決方案表示憤慨,因為賠償不是來自日本:「就算我不得不挨餓,也不會接受。」

同日有民間團體在光州舉行示威,批評這次協議有如「第二次乙巳條約」,是「反民族的賣國行為」,有如「向日本直接投降」。次乙巳條約是當1905年韓國被迫簽訂的條約,條約規定日本政府掌握韓國外交權,在韓設置統監府,實質是成為日本殖民地。

韓國讓步遠超日本

韓國最高法院2018年裁決三菱重工需向當年被強徵勞動的受害者及家族賠償,連同緊接發生的連串事件,日韓關係一度跌至冰點。史丹佛大學國際政策講師施奈德(Daniel Sneider)表示,韓國人的妥協遠超日本,日本只作出「最低限度」的讓步。

日本政府不僅沒有直接向韓國受害者提供援助,也未有就強徵勞工明確道歉。首相岸田文雄僅重覆1998年時任首相小淵惠三的聲明,對「韓國人民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遭受的巨大損害和苦難」致歉。

韓國稱日方同意若果日本企業同意向賠償基金「自願捐款」,日本政府不會反對。但三菱並未有表示有意出資,日本政府亦沒有。

《韓民族日報》批評尹錫悅完全不理解韓日之間遺留的歷史問題,只注重與日美合作,完全違背從1997年至今持續25年韓國受害者付出的努力。反對黨共同民主黨代表李在明亦批評伊錫悅政府背叛了歷史,背棄最高法院的判決,並對被害者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