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俄羅斯|德國之聲:北京立場微妙 能否成為和平使者成疑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3月20日開始為期3天的俄羅斯訪問,與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面。北京把此行描述成「和平之旅」,德國之聲(DW)報道指外界對北京的微妙立場,能否做到如所願的停戰促和感到疑惑。

即看國際專題:習近平晤普京備受期待:體現「合作無限」與「外交創新」?

德國之聲引述一些觀察人士表示,中國試圖利用最近從調停伊朗和沙地重建外交關係中獲得的外交聲譽,在烏克蘭戰爭中扮演類似的角色。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試圖在俄烏戰爭中表現中立,敦促俄烏重啟和平,並呼籲放棄冷戰思維。

北京上個月通過一份12點和平計劃,闡述了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但許多西方國家仍對中國的意圖持懷疑態度,因為中國繼續堅持與莫斯科的「無限合作夥伴關係」。美國警告稱,中國可能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但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表示,北京方面曾對他說不會越過這條紅線。

圖為2022年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北京,與習近平會面。(Reuters)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高級研究員馬安洲(Andrew Small)認為,儘管北京希望展示自己作為調解人的形象,但是否願意真正推動衝突的任何一方重啟和平談判則依然存疑。

「中國將不得不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但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真正願意這麼做的跡象。」

其他分析人士則認為,中國試圖樹立調解人的形象或許只是表面上的,更大的意圖是「在美國和歐洲國家之間挑撥離間」。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PISM)的中國問題專家詩麗娜(Justyna Szczudlik)表示,北京知道華盛頓對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所持立場的看法無法改變,但他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改變歐洲對中國的看法。

詩麗娜指出,中國仍未公開譴責俄羅斯在戰爭中的行為,表明中方對俄烏衝突的立場沒有改變。在試圖說服俄烏談判卻沒有呼籲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中國是沒有辦法真正成為調解人。

儘管一些西方國家持懷疑態度,烏克蘭仍認為中國在促進烏克蘭戰爭和平進程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達希望與習近平會面。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於3月16日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進行了通話,強調中國在戰爭中的立場仍然客觀公正,致力於促進和平、推動談判。

基輔明白中國是少數幾個可以對俄羅施加影響並推動雙方恢復和平談判的國家之一。烏克蘭可以利用與習近平可能的對話了解北京對戰爭的立場,接收來自莫斯科的任何訊息,並討論一些緊急的非軍事問題,例如商品價格和糧食出口。

中國試圖將自己呈現為俄烏衝突的潛在調停者的同時,北京近幾個月還加大了外交魅力攻勢,與白俄羅斯、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領導人舉行了一系列峰會,同時試圖修復與澳洲、德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

馬安洲指出,這些舉措是中國試圖鞏固自己集團的努力,試圖在和美國的持續鬥爭中確保盟友。

其他專家也認為,北京將通過其在俄烏衝突中扮演的角色來增加其全球影響力,提高國際信譽。拉脫維亞裡加斯特拉金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塞倫科娃(Una Cerenkova)表示,如果中國想維護其信譽,習近平遲早需要與澤連斯基進行對話。

儘管有些人希望中國能促進俄烏和談,但專家們對北京成為和平推動者的前景持謹慎態度。馬安洲表示,中國仍然將俄羅斯視為最重要的合作夥伴,西方應該關注一個風險更大的情況,即中國會如何深化支持俄羅斯,這次會面會否成為今後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