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華︱新加坡學者:中美關係近期或現積極狀態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華前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希望能在未來幾個月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布林肯星期天(6月18日)早上抵達北京,重啟2023年2月因氣球事件推遲的訪華行程。據彭博社報道,拜登星期六(6月17日)在啟程前往費城(Philadelphia)前暗示,中國領導層並不知道氣球事件細節。

拜登說,「我認為(對中國來說)這件事尷尬多於蓄意,因此我希望未來幾個月再與習(近平)會面,談談我們的歧見,以及如何相處。」

中美元首2022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Bali)參加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就台灣等問題進行對話,同時相互承諾進行更為頻繁的溝通。

布林肯此次訪華旨在尋求建立溝通管道,防止誤解誤判,以及合作應對全球挑戰,同時期盼能為中美雙方高層未來更多的互動鋪路,包括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eimondo)等都希望能盡快訪華。

不過,雙方發布的會談消息,都沒有提到是否會安排拜登與習近平會晤。

圖為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023年6月19日訪華期間,現身北京釣魚台國賓館。(Reuters)

學者:或會有一些積極正面狀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RSiS)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布林肯訪華顯示兩國在氣球事件後,仍有意願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高層互動。

他認為,儘管拜登政府不會實質性改變對華政策,這「還是一個小的標誌性的外交活動,中美關係接下來有可能會有一些積極正面的狀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研判,美國目前着眼於2023年11月在三藩市(San Francisco,又譯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布林肯也想通過這次訪華,與北京確認接下來雙方高層交往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吳心伯認為,布林肯此次訪華談不上是「破冰」,只能說是中美願意結束前段時間的僵冷狀態,繼續推進高層互動,嘗試處理兩國關係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並推動中美在部份問題上的協調與合作。

李明江研判,中美可能希望利用這一次外交高層互動,為未來數月創造更多兩國高級別官員的直接交流。

他說,「通過這些政策方面的互動,能讓雙邊關係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穩定」,下來更大的目標是希望中美元首年內能實現面對面會談。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