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5年德國Audi首次從中國進口汽車技術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據悉,最近幾個月國外對中國的汽車貿易領域關注尤其多,中國對外汽車出口從去年到今年完成「兩連跳」:先是在2022年年度數據中超越德國取得第二,又在今年第一季度統計中以107萬輛超越日本,位居第一。此前美媒刊文認為中國出口汽車數量的提升主要來源於「廉價新能源車輛的技術進步」,該文章並不否認美國也成為了進口中國新能源車輛的大客戶,但多次提及和暗示中方出口汽車「利潤薄弱」,在技術領域不如老牌燃油車出口國家掌握很強的專利性,所以不能單以「數量」來看問題。

本文原載於華山穹劍微信公眾號,香港01獲授權轉載

然而在上周末德國《汽車周刊》的一篇文章卻引起了熱議,該文章稱從相關人士處得到消息,在汽車領域有眾多客戶的車企德國奧迪公司(Audi AG)正在計劃向中國購買整套電動平台的授權,用來獲取新車型的研發和更新。目前尚不清楚奧迪公司將購買中國哪個車企的技術授權,奧迪11日回應此事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時期,奧迪將攜手各方共同制定戰略方針」。自1988年奧迪向中國一汽轉讓首個高端車型技術協議,到現在尋求對華購買技術轉讓,德媒感慨:世界上的事情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

根據一些相關訊息和奧迪公布的數據,德媒CarExpert網站認為奧迪是為了在電車領域的落後尋求出路。奧迪新能源車型投產晚、生產效率緩慢等原因導致其在汽車更新領域已經落後於奔馳、寶馬等德國企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銷量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且奧迪和母企業大眾的「內部問題」導致新款車型延期上市,該公司迫切需要完成系能源技術轉型,否則面臨落後於市場甚至被淘汰的局面,向中企或其他合作夥伴購買技術轉讓能讓他們研發周期大大縮短,也是最有可行性的選擇之一。

AUDI AG(圖片來源:getty)

有分析則認為,無論西方媒體是否承認,中國在出口新能源汽車或其他新能源產品領域並非只是「價格優勢」。當時因為全球發展潮流和西方對華施加的「碳排要求」等因素,中國不僅是新能源技術起步最早的一批國家,技術投資同樣也是最多的。正因為如此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池板、光伏產業才能將成本控制在低價位和高質量的標準上,打倒一大批競爭對手實現出口跨越式增長,到現在其他老牌車企尋求和中國合作,並非只是美媒一句「廉價優勢」能概括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還有,美國電動車行業媒體Electrek網站也在觀望奧迪到底會和哪個車企合作,因為中國電動汽車公司有技術前景的選擇對象很多,未來對西方的「技術出口」或將成為一個趨勢,但前提是他們願意放下身段。對此有評論稱:「實際上不難看出,傳統車企向外尋求新能源技術進口一般是到了公司經營狀況出現問題的時候,或許是『被迫如此做』的;未來如果美國新能源車企的經營發生危機,他們未必不會低頭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尋求合作,畢竟傲慢解決不了經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