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未來可能也會限制對中國出口成熟製程晶片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對於中美科技戰持續升温,長期關注晶片戰略課題的台灣學者朱明琴星期五(8月18日)分析,美國目前着重限制對中國大陸出口先進製程晶片,可預期未來可能將出口限制擴及到被普遍運用在軍事用途的成熟製程晶片,但這也將引發美國企業界反彈。

美國推出《晶片法案》已滿周年,美國總統拜登上星期三(8月9日)再度簽署行政命令,計劃限制美國的創投和私募基金向中國投資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AI)。這項禁令預計明年生效。

自由亞洲電台當時引述美國官員強調,這項禁令的目的是解決「最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避免美國資金和專業幫助中國軍事現代化。

朱明琴目前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擔任助理教授。她長期關注中美半導體發展與政策,更曾在2004、2005、2009、2022年間,訪問了中美國防領域官員、重要軍工產業及半導體企業高層。

對於美國對華晶片出口限制脈絡,她星期五在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發表專題演講時指出,早在2004年,她和美國國防部門官員進行訪談時,對方就曾坦言,不希望美國晶片技術被用來幫助中國軍事發展。

同樣在2005年,她與中國半導體行業高層進行訪談時,對方也提及發展晶片對中國國防領域相當重要。

朱明琴認為,這意味着美國限制對華晶片出口的想法由來已遠,只是美國近幾年忌憚中國快速崛起,因而強勢祭出限制措施。

從禁令趨勢來看,她認為,美國現階段着重限制對中國出口先進製程(七納米以下)晶片產品,但未來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及到成熟製程(七納米以上)。

朱明琴指出,這是因為軍用晶片多半都是成熟製程,「通常一個軍用晶片,可以放在一個導彈系統裏面一二十年,所以對於軍方來講,真的不需要最先進的(晶片) 」。

但她也提到,中國畢竟是非常龐大的晶片市場,如果美企一直無法將產品賣到中國,收入真的會減少很多,這也會嚴重影響先進技術的研究開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資源。

因此,朱明琴認為,美國官方若想將出口限制進一步擴及到成熟製程晶片,恐將面臨企業界的反彈。

對於中國晶片是否能實現獨立自主,朱明琴說,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從1995年的1%,增長到2019年的23%,官方也確實投注大量資源,期盼達成在2025年實現晶片自給率70%的目標。

但她指出,中國在晶片製造上仍面臨技術落後的困境,現在最多隻能達成20%自給率,暫時還看不到實現獨立自主的趨勢。

不過,朱明琴認為,成熟製程是中國業者的強項,假如能在這方面落實獨立產製,那麼或許就有機會不受制於美國主導的技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