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37MAX 9|爆炸性減壓有多危險? 飛機「甩窗」非首次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美國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1月5日飛行途中突然窗戶飛脫,後成功緊急着陸,未有釀成大災難。這類的意外一般稱為爆炸性減壓(Explosive Decompression),在過去的飛行事故中曾經發生。

據事發客機上的目擊者表示,窗戶突然飛脫就如一個小型爆炸,然然一團霧或雲似的氣流從身邊飛過,打在臉上:「人們的頭髮到處亂飛。」

這是機艙失壓下造成的現象:當飛機愈飛愈高的時候,氣壓會隨之降低,為保持旅客舒適及維持氧氣供應穩定,機內會進行加壓,因此與外邊氣壓形成反差。當機身任何一處出現破洞,機內氣壓會從洞口不斷排走,出現強勁氣流。

圖為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8633號班機駕駛艙右方的擋風玻璃脫落,出現一個洞。(資料圖片)

類似的事故在航空歷史上不時發生,不論是窗戶飛脫、艙門飛脫或是機身突然被撕開一部份都曾出現。例如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8633號班機,駕駛艙右方的擋風玻璃突然破裂脫落,副駕駛半個身一度被吸出窗外,幸在機組人員臨危不亂及努力下成功降落成都機場。

另一個更著名的事件發生在1988年4月28日,阿羅哈航空243號班機在飛行途中機身前半部外殼突然飛脫,但飛機仍然成功迫降茂宜島機場,全機僅一名機組人員不幸被吸出機外死亡。當時機身的頭等艙部的外殼完全脫落,機頭與機身隨時有解體的危險,飛機能成功迫降堪稱奇蹟。

圖為1988年4月28日,阿羅哈航空243號班機的受損情況,機身前半的外殼飛脫。(Wikipedia)

然而爆炸性減壓也會發生災難意外,2002年5月25日的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又稱澎湖空難)便是其中一例。飛機機尾的蒙皮在飛行中脫落,強烈氣流把整個機尾扯斷,最終整架飛機在空中解體,機上全員225人全數罹難。

會造成類似的事故大都與機身設計問題或維護失誤有關,後者屬人為錯誤。如四川航空意外中,是因為擋風玻璃設計不夠完善所導致;阿羅哈航空的意外則是因維修人員始終未有發現機身受損,導致飛行途中因金屬疲勞撕裂。至於澎湖空難同樣是因為維修人員疏忽,未有正確處置受損蒙皮所致。